ZKX's LAB

我是当年的志愿军 | 王树华:无惧枪林弹雨,一定要把炮弹送到阵地

2020-10-25新闻12

来源:天山网

王树华。图/由受访者提供

天山网讯(记者刘萌萌报道)每天早上8点,92岁的志愿军老兵王树华都会准时起床,洗漱吃早饭,收听、阅读当天的时事新闻。

在他的案头上有一个木盒,盒子里珍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体立功纪念证书和兵役证,摆放很整齐。

女儿王桂琴说:“这些本本儿对他来说宝贵着呢,在哪儿放着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们小时候啥都能摸,就是不能摸他的这些本本儿。”

王树华1949年从河北入伍,1951年2月入朝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第63军炮兵团一营4连的战士。在退役后的日子里,他从未忘记过那段战火中的青春。

王树华的军装照。

刚到朝鲜时,正值冬天。“朝鲜冬天特别冷,呼吸几口胡子眉毛都能结霜。”王树华说,“手都不敢挨铁,稍一挨,就会揭层皮,炮兵都要把手握的地方先磨热才敢操作。”

战士们当时都住坑道,很潮湿,到处滴水,被子都不能盖,休息时就在坑道摆几块石头,大家挤在一起取暖。“那时很少吃到热乎的食物,吃的最多的是饼干加凉水,或一口炒面一口雪。”王树华说。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王树华和他的炮兵战友仍然提出响亮的口号:“我们要用炮弹给坑道里的步兵同志‘站岗’,坚决不让敌人破坏坑道口。”

当时他们的任务是保障指挥部的安全,所以在附近的山头上都布置了高射炮、迫击炮,而对炮兵来说,最怕遇到的就是空袭。

在一次战斗中,十几架敌机前来轰炸指挥部,前往山头的道路被炸毁,运送炮弹的车辆不能通行。王树华和10名战友顶着敌机的轰炸,肩扛、背驮,硬是将炮弹成功送到阵地,“那一次,有8名战友接连牺牲,我救不了他们……”说到此处,眼眶湿润的王树华已经哽咽。

王树华的军功章。

1951年7月,王树华奉命回国,半个月后又再度赶赴朝鲜战场。

“我们的炮威力和射程都不及美军,起不到好的掩护作用,因此步兵战友们伤亡很大。有一次战斗,因为我们的第一门炮设置太近,炮弹打出去后根本打不到敌军的坦克,只能白白浪费火力。”王树华说,眼看着在前线的步兵战友伤亡惨重,炮兵无力摧毁坦克,他和战友们急上了火。关键时刻,班长说:把第一门炮的炮弹背到设置在另一座山上的第二门炮上去打。

就这样,王树华和战友冒着遭遇空袭的危险去背炮弹,大家扛着几十公斤重的铁疙瘩,从一个弹坑跳到另一个弹坑,上山更是手脚并用,因为位置更合适,所以第二炮发挥了作用,接连摧毁了敌人坦克。

迟迟进攻不成的敌军出动了轰炸机,接着一颗炸弹就落在了王树华身旁,炸起的泥土和石块把王树华和炮弹一起埋在了下面。“战友说我被刨出来时,满脸是血,他们赶紧架着我去了防御工事,昏迷了20多分钟才苏醒过来。”王树华说。

1957年,王树华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投身新疆建设,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喀什做汽车驾驶员,后来又参与了和田机场的建设,随后调到哈密盐化总厂工作。

退休后的王树华每天都会看新闻,时刻关注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现在的生活这么好,看到国家一天天强大起来,我打心底里觉得高兴。”王树华说,这一切都足以告慰那些牺牲的战友。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袭#坦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