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什么最贵?人才!尤其是对于国家而言,它的崛起强大是因为人才济济。同理,它的失败衰落也是因为人才凋零无以为继。所以,对于各国而言,对于人才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
然而,在中国战国时代的魏国,本土涌现了无数的人才,比如商鞅、张仪、范睢等等,但却留不住这些人才为魏国效力,最后导致了魏国走下霸主之位,实在是令人唏嘘。那么,张仪这些人才为啥不愿意留在魏国呢?
许多人受到电视剧的影响,认为当时的魏国国君太昏庸了。比如魏惠王,当时丞相公叔座已经快要病逝了,但还是硬撑着劝谏魏惠王说,如果你不重用商鞅的话就一定要把他杀了,要不然后患无穷。可是,魏惠王根本不当一会儿事,应付了一下就离开了。
果然,商鞅到了秦国之后迅速掀起变法运动,把魏国的河西之地全部抢了过来,令魏国顿时元气大伤。而从魏惠王之后,魏国的国君的确缺少礼贤下士的态度,让这些人才觉得没有受到尊重,于是都离开了魏国。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当时魏国的气氛和文化已经容不下人才了。尤其是对于平民阶层涌现的人才,魏国高层其实是不太欣赏的。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魏国经历了魏文侯、魏武侯的励精图治之后,成为了当时春秋时期的霸主。
在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许多贵族的子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就自然想着提拔世族子弟来继续做官,从而垄断魏国的庙堂。因此对平民阶层的人才频繁打压。
再者,当时因为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积累,尤其是大学问家子夏的努力,让魏国留下了很大一批人才,比如公子卬等等,这些贵族子弟当时正值盛年,因此觉得没有必要把权力和资源分给平民子弟,更何况魏国也不缺少人才啊!要知道,当时魏惠王刚刚主政魏国的时候,魏国可是天下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于是,像是商鞅这些人,充其量就是做个门客或者小官,久而久之自然也就觉得英雄没有用武之地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各国对于人才的渴求程度,远远超过了魏国。就拿秦国来说,由于一直以来都是落后受欺负的状态,所以秦国的国君从嬴渠梁开始就求贤若渴,动不动就发求贤令,只要有功有才华,秦国的国土都可以分给这些人才。
于是,商鞅、张仪等人觉得在秦国有发展的空间,在魏国反而还受到打压,于是就纷纷跑到了秦国。虽然说,这些人才离开魏国有叛国之嫌,但是良臣择主而事,也怪不得这些人。谁让魏国如此不珍惜人才,还瞧不起老百姓家庭出身的人呢?所以啊,这也启示我们,人才不问出身,一定要珍惜人才重视人才,这样国家和民族才能够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