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金匮之盟”太多可疑之处,赵匡胤的亲信为何要造假?

2020-10-25新闻2

杜太后临死前病重,太祖侍奉在旁,不离左右。杜太后问匡胤:“你可知道自个儿为何能得天下吗”太祖答:“这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所致。”太后笑着摇摇头:“非也,你得皇位是因为后周柴氏幼主统治天下的缘故,如果柴氏是位年长的君主,哪里还轮得到你来的做皇帝!所以你百年之后当传位于二弟光义,国家之福,以立长君为准。”太祖顿首遵命。

杜太后于是将赵普诏于榻前,命他录下这份遗嘱。赵普在落款处另加了“臣普书”三字, 藏于金匮之中,让宫人秘密保管起来。

这个“金匮之盟”实际上有许多可疑之处。

疑点一:

在宋代200多年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皇帝健在,太后为接班事而草遗诏文的情况。即使皇帝没有儿子,太后也不能越俎代庖。

疑点二:

杜太后死时60岁,太祖39岁,赵光义27岁,德昭10岁。当时若太祖病危,两人商议遗诏,完全可能,但事实恰好相反,太祖身体很好,屡次出兵亲征,太后何以能预见太祖必至短命呢?若不短命,德昭业已长大,就不存在周世宗传位幼子那样的危险,何必写这样的遗诏?

疑点三:

太祖死时,德昭年21岁,比晋阳起兵争天下的唐太宗还略大一些,杜太后死时还应考虑到太祖长寿的可能性,太祖的寿命既无法预知,其驾崩时 也不一定会出现传位幼子的前提,此时,即令杜太后与太祖议论继位之事, 也只能作几种分析而已,决无理由只认定其中一种可能性就轻率立遗诏。

疑点四:

如有遗诏,太祖临终前必然会有某种暗示或布置,即便暴亡,皇后和掌握金匮的宫人也应知道此爭,为何当时不公开此遗诏?这份遗诏是太宗合法继承的有力证据,理应公布全文,然而始终没有办到,留下来的只有大概意思。

按照遗诏立长不立幼的原则,太宗之后理应传给廷美或德昭,但他偏偏传给比侄子还年幼的儿子。

“金匮之盟”为外界所知,却是在太祖离世六年之后,由赵普向太宗透露的。

现在可以肯定,这份遗诏很可能是赵普凭空编造出来的。

为什么赵普要编造出来?

赵普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深受太祖宠信,赵匡胤倚之如左右手,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宰相赵普逐渐忘乎所以,独揽大权,排斥异己,包庇下属, 营私舞弊,不久为人告发,太祖将其罢相,降为节度使。

太宗继位后,赵普政敌卢多逊执相。赵普为了达到恢复权力的目的,伪造遗诏,讨好太宗,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为他曾是太祖的亲信,自然容易使人对遗诏信以为真。太宗看到这份遗诏,无形中解除久郁于胸的心病自然欢喜,于是尽弃前嫌,重新起用他为相。赵普复相后进而诬陷卢多逊与廷美勾结谋逆,制造了一起大冤狱,为太宗拔去了最后一颗钉子。

杜太后共有五子:光济、匡胤、光义、廷美、光赞。老大光济、老五光赞早亡,太宗即位时,只剩廷美了,德昭、德芳离世后,廷美也感到太宗的屠刀快要降临到自己头上了,在赵普安排下,廷美遭贬逐,死于房州。

廷美死前,“金匮之盟”已经出笼,按照遗诏精神,赵光义死后,应传位于廷美。.廷美、德昭、德芳既死,江山就无可争辩地落到赵光义一系手 中。

#辽宋夏金#五代十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