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从传统汽车制造到智能制造, 长安人亲历产业蝶变

2020-07-21新闻9

长安汽车焊装工黄忠露(摄影 谭英姿)

中国日报7月21日重庆电(记者 谭英姿 邓蕊)长安汽车焊装工黄忠露,家中三代长安人,从事汽车焊接工作30年,擅长二氧化碳保护焊技术、车门装调技术、车身钣金异响分析与修复技术,重庆市技术能手,并获得重庆市第五届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有“金钣手”之称。

1988年,他18岁入职长安,在一条日本铃木的焊接生产线上工作。每天与焊花、机器的轰鸣声打交道,为了防止被飞溅的火星烫伤,工人必须穿着厚厚的长及手臂、脚踝的工作服,无论气温多高必须领口、袖口都扎紧。除了身上穿的,焊接工人头面部的防护措施更加严密,包括一副封闭严实的护目镜、防护口罩,以及一顶不透风的安全帽。

在没有空调、没有机器人、没有技术积累,一切全靠人工的年代,每次作业后取下安全帽,工友们的头发就都像刚洗过一样。即使如此, 黄忠露手臂和小腿上也因为焊接工作而留下了多处伤痕。

2016年4月,两江“智”造二工厂正式开工建设,他主动了解工厂建设、规划,在了解到焊接生产线将投入400多台机器人,实现点焊、保护焊、蓝光检测、激光检测、搬运自动化时,他又开始了解机器人焊接知识,并主动申请参与工艺调试。

在生产线建成,产品顺利生产后,面对着敞亮的生产车间,感受着自动送风的清凉,看着机器人手臂来回翻转,黄忠露感慨道:“从来没想过咱长安也能拥有这么一条这么先进的生产线,这么好的工作环境,自己开着越来越好的长安车,真的是花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

他回忆起刚进厂时,每月工资100元左右,根本不可能买得起属于自己的汽车。而今,他月收入上万元,开着最新款的长安车。

#长安汽车#铃木#国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