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国民党的第一支警察队伍是在何年何地建立的?? 李士珍警察行政研究

2020-07-21知识11

戴笠死后军统为何改制? 军统局是国民党最重要的特务机构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南京的复兴社特务处,1938年4 月,蒋介石将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扩编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局长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贺耀祖兼任,原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以副局长职务主持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是军统局的全盛时代,期间军统局曾多次刺杀日伪军政人员,如暗杀张啸林、汪精卫等,对打击日军和汉奸起了不小的震慑作用。1946年3 月17日,戴笠从北平乘机返回上海途中飞机发生故障,在南京附近坠机身死。戴笠死后不久,军统局核心单位和人员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由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担任局长(1948年前由郑介民代理局长,毛人凤以副局长身份主持工作),继承了原军统局的衣钵。其他人员和一些公开单位合并到国防部第二厅和内政部警察总署,这两家单位分别由原军统局帮办郑介民和唐纵担任厅长和署长。国防部次长、第二厅厅长郑介民内政部次长、警察总署署长 唐纵戴笠死后军统局之所以缩编、改组,主要有以下原因:一、规模庞大,无力维持。抗战结束时,军统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机构健全的特务组织,除内部机构有八处、十室和一个设计委员会外,还下辖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中苏特种技术合作所、中美特种。戴笠死后,军统局如何变成保密局?它的结局如何? 戴笠要不死,军统改组保密局还真有点费劲!按照军统我六哥郑耀先的说法,为了减少军统的影响力,不断给老蒋施加压力,最终迫使蒋介石干掉了戴笠,军统得以改组。实际上,不管戴笠死不死,军统改组已经是大势所趋,从国民党自身情况来说,整个国民政府都在改组,因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是临时政府,其组织框架也都是战时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范围性,而抗战胜利后就是全国政府了,必然要重新改组了。相比其他部门来说,军统改组更加迫切,在抗战期间,蒋介石给了军统太多的权力,抗战胜利这些权力必然要收回,有人理解为卸磨杀驴虽然有失偏颇,但是抗战时期与和平时期必然不一样。当时,特务本身就是特殊化的,所以戴笠一直想要谋求一个特别的发展,不想军统泯然众人矣,当时戴笠想将军统纳入到警察系统中,不仅不用裁撤,反而使得特务合法化,这样戴笠不仅是军统的头子,完全还可以担任国民政府警察界的头子。戴笠的这种想法明显有点异想天开了,老蒋迫切要改组军统,就是为了削弱戴笠的实力,更不会加强其能力。当时马歇尔作为和平大使来到中国,民主党派随即高呼要求国民政府取消特务统治,蒋介石当时想要获得美援,不得不做做样子,加速军统改组。戴笠可以说深知蒋介石的。关于天津顺口溜 河北省,天津卫,公安局所保卫队。官银号,商务会,准备银行国币兑。天津卫,货物贵,又上捐来又报税。有水局,有火会,急忙快跑消防队。体育社,保安队,昼夜逡巡不许睡。。国民党的第一支警察队伍是在何年何地建立的?? 国民政府最高警察主管机关为内政部.内政部警政司为全国警察行政中枢机关,职掌警察制度的拟定、机关的划分设置、经费的筹划、官吏的考核、任免以及教育训练等警务,其直属警察机关有中央警官学校和首都警察厅。首都警察厅设督察处、训练处和总务科、保安科、司法科。各处、科分置处长和科长,但大权掌握在厅长手中。1937年11月,取消训练处,增设特务组,改保安科为行政科。特务组设组长1人,特务员20人至40人,以办理特种事项。首都警察厅下设警察局、分驻所、派出所和警管区,还编设保安、消防、交通、侦探、水上等警察队和警察训练所。抗战时期,重庆市警察局具有“战时首都警察厅”的性质。局内设一处:督察处;四室:秘书室、统计室、会计室、人事室,五科:行政科、户政科、司法科、军事科、保甲科。局外设若干分局,分局长同时兼任区长,既是一区军事长官又是行政长官。各分局下设警察分驻所和派出所。此外还编置有:保安警察总队、消防警察总队、侦缉大队、义务警察总队等。结构庞大而严密,在战时居有特殊地位。地方上,国民政府从省、县到乡镇遍设警察机构,建立起一套地方警察机构系统。1929年6月,公布《省警务处组织法》,规定省警务处隶属于中央民政。治安学的学术著作 治安学发展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的标志之一,就是治安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并产生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中国对治安学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叶。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巡警部中,专设“警学司”,负责研究有关学术问题。该司下设有编辑科,专门编辑。翻译各国治安法规和各种警察专业书籍。1906年巡警部改建为民政部,下设参议厅。该厅下设编译员,专门编辑和翻译各国相关书籍。在此后的数年里,清政府编辑出版了大量有关治安管理的书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东西方各国的治安管理制度和警政理论。其中不少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例如,作新社编译的《警察学》就是关于警政理论的学术性很强的著作。此后,大量治安学著作不断出版,像汤化龙的《大清违警律释义》、汪有龄的《大清违警律论》、郑宗楷的《警察法总论》、钱定宇的《中国违警罚总论》、李士珍的《警察行政理论与实际》等均是具有较高水准的治安学学术著作。解放后,中国对治安学的研究,随着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西方警政理论在中国第二次大规模传播础到迅速发展,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版了治安行政管理学总论》、《治安秩序管理》、《户籍管理学》、《消防管理学》、《治安基层基础概论》、。“三陈很快要端姓戴的老窝,八人八人会议上?”如何理解这句潜伏中的 台词? 应该是二陈,中统的幕后大老板陈立夫和陈果夫,一直看戴笠不爽,争权争宠嘛。另外戴笠1945年初搞掉了中统局副局长、中统局实际控制人、二陈的表亲徐恩曾,被蒋介石撤职永不录用,这下中统军统之间仇大了。所谓八人会议就是八人小组的会议,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势力太过膨胀引起蒋介石的不安,同时社会各界掀起反对特务统治的浪潮,多方考虑之下,蒋介石成立了八人小组对军统局进行整顿和裁减,准备开会讨论,名单如下:唐纵,内政部政务次长。戴笠,军统局副局长,主持工作。叶秀峰,中统局副局长,主持工作。郑介民,国防部二厅厅长。陈焯,军统局副局长,新闻检查局长。宣铁吾,淞沪警备司令,上海警察局长。李士珍,中央警校教育长首都警察厅厅长。黄珍吾,广州行辕中将新闻处长。这八人小组里包括了戴笠的政敌和中统势力,并且除陈焯外全部是黄埔军校一二三期的,如果原台词是三陈,那就得加上他了,是军统局一直说了不算的副局长。这些家伙比戴笠资格都老,摆明了要替老蒋修理戴笠的。戴笠吓得不敢到会,借故跑去北平,回来时坐飞机摔死了,其中一些内情我在有关军统的回答里写过,不重复了,大家可以关注我查看。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看历史故事)戴笠之死1946年3月17日,青岛,戴笠带着十几大箱子个人物品登上了飞机,飞机刚刚起飞,天空中便划过一道闪电。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这架C47型222号专机在快要抵达上海的途中被告知,上海大雨如注,只能转飞南京,就在转降南京的过程中,专机突然出现故障,撞到了板桥镇南面的岱山山腰上,一声巨响,火焰吞没了整个机身。大火烧了两个小时,村民才敢靠近,尸体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大多已经残缺不全,村民从烧坏的行李中发现了金光闪闪的东西,一拥而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天,戴笠的尸体在暴雨中淋了三天无人收殓。另一边,上海龙华机场,军统上海办事处的三位少将,李崇诗、邓葆光、王一心在大雨中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有见到他们的戴老板,预感到不妙,通过查询得知,戴笠的专机于上午11时45分离开青岛,下午2时就应该抵达上海,现在却杳无音信,戴笠失踪的消息很快在聪明而敏感的特务中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毛人凤赶紧面见蒋介石,蒋介石指示“记得,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戴笠,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个任务落到了沈醉的身上,他终于在岱山找到了飞机,虽然右手和小腿没有了,并且全身大面积烧成黑色,戴笠。李士珍的人物生平 李士珍,上海公学、杭州之江大学、日本警官学校毕业,1924年秋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参加军校孙文主义学会并为候补干事。1925年9月毕业后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任排长、连指导员、营党代表,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年9月参与筹办警校,并任中央警官学校中校教育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1928年任兵站总监部少将参谋长,同年冬调任浙江省保安第五团团长。1930年赴日本考察和学习警政。1932年回国,后任参谋本部参谋,首都警察厅警士教练所所长,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干事,首都警察厅秘书。1936年春起任内政部警官高等学校校长,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督率警校学生赴沪参战防守南市,警校迁址成都后,仍任教育长,组织中国警察学术研究会和警察学会,开办西北、东南警训班,为各级警政机构培训干部。当选三青团第一届中央监察会常务监察、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和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7月任中央警官学校中将校长。1949年到台湾,任中央警校校长,“国民大会”宪政实施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修宪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国民大会”主席团成员,“行政院”经济设计委员会委员。1988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三届。北京警官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内政部接管了警官高等学校,而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江苏等十余省份也以各种形式开展警官教育。在北京的警官高等学校在几经周折之后,于1934年3月迁至南京,经过两年多的大力改革和调整,在组织人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由于发展空间相对宽松,这一时期的高等警察教育逐步与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接轨,在办学宗旨、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招收女生、派遣留学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极大地丰富了高等警察教育的办学经验,同时也为即将全国统一的高等警察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增贵、高建白等人均毕业于此。1936年4月,黄埔军校出身的李士珍接任警官高等学校校长。李士珍早在1932年就曾建议将警官高等学校改名为“中央警官学校”并迁往杭州,接任该校校长后他再次向蒋介石提出书面建议,请求更改校名并由蒋介石兼任校长,以期统一领导全国警察教育。在校学员也纷纷提出“提高学校地位”、“由母校统一领导全国警察教育”等建议,支持学校改革,1936年6月3日,行政院第265次院务会议通过《整理警政原则》,其中第7条规定:警官教育应统一于中央警官学校,各省已办的少数警官学校应一律停办。同年8。

#蒋介石#历史#中国近代史#治安大队#戴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