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家不是回避我而是回避这首歌”孟佳的正确归因值得抑郁症学习

2020-07-21新闻6

在刚播出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次公演组团中,孟佳做队长,因为观众喜爱度排名最后,选歌时只能接受别的队长选剩下的慢歌“花样年华”。因为大家都熟悉了比赛规则,所有人都知道,在这样的节目上,越炸裂的舞台得票会越高。前两轮公演结果也证实了,慢歌唱得再好成绩也容易垫底,所以谁都不想选孟佳这组,现场的尴尬几乎溢出屏幕。

于是坐在台下的姐姐们,都恨不得把自己塞到地缝里,谁都不想跟孟佳对上视线。孟佳也非常清楚原因,虽然现场气氛难堪,但她表现很好,没有责怪好姐妹,也理解大家的选择。所以她也不愿意去主动选伙伴,说知道“大家不是回避我,而是回避这首歌”。这句话真的让人对她刮目相看,一个正确的积极归因的完美例子!这才不愧是韩国顶级女团出身,心理素质够强,不像之前总给人那么一些丧的感觉,以为她会在当时被虐的崩溃。

而患抑郁症的人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就是扭曲的悲观的归因!

01 归因理论是什么?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比如,如果我认为考试成绩主要取决于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那为了拿到好成绩我可能平时就会更有动力去学习;而如果我认为考试成绩全凭聪明,那聪明这个特质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如果我天生不聪明就不可能学习好,那还学习干什么?

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海德认为,行为的原因在于外部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在于外部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外部环境原因包括他人、奖惩、运气、工作难易等;个人原因如人格、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

维纳及其同事在1972年发展了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认为,内因-外因方面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 即暂时-稳定方面。比如个人原因中的聪明特质就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原因,而个人努力程度就是可改变的,暂时的原因。而外部环境因素中,命运,运气之类就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听天由命一词就是这个意思,而工作难易程度却可以改变,比如自己能力提高,工作分阶段拆分,等等措施都可以降低工作的难易程度。

而塞利格曼等人于1978年进一步发展了维纳的理论。他们依据习得性无助的研究对失败的归因作了补充,提出了第3个方面,即普遍-特殊方面。比如,我们经常会说的抱怨“你总是这么烦人!“,就是普遍性归因。而“你这次表现不好”就是特殊归因,只归因于这一次的表现。

人们的归因模式经常会反映大家是乐观还是悲观,以及认知模式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02 归因的三个维度

1)从个人性维度来看,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比如,当坏事发生时,悲观的解释往往是内部归因: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我;这次考试没考好都是我自己太笨了;而乐观的解释一般会外部归因: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他们对一件事的看法没有达成一致;这次考试没考好是因为题确实太难了。

而当好事发生时,悲观的解释又往往外部归因:妈妈这几天对我很关心是因为她心情比较好;我们的球队今天赢了因为对手实在太弱了;而乐观的解释就会内部归因:妈妈很关心我是因为她爱我;我们的球队今天赢了是因为我们发挥和配合的很好。

2)从永久性维度来看,归因分为永久稳定归因和暂时偶发归因。

比如,当坏事发生时,悲观的解释往往是永久稳定归因:永远没有人和我做朋友;我妈妈是世界上脾气最坏的妈妈;而乐观的解释一般是暂时的偶发归因:在一个新环境是需要时间才能交到新朋友的;我的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坏脾气过,今天是发生了什么事而已。

而当好事发生时,悲观的解释又变成了暂时的:爸爸最近陪我玩只是他凑巧心情好而已;这次考试考得好只是正好这次认真练习了;而乐观的解释会变成永久稳定的:爸爸陪我玩是因为喜欢和我在一起;这次考得好是因为我一直是个很努力的小孩,我准备的很充分。

3)从普遍性维度来看,归因分为特殊归因和普遍归因

比如,当坏事发生时,悲观的解释一般是普遍的:所有老师都不公平;没有人喜欢我;而乐观的解释是特定的:某某老师不公平;某某不喜欢我;

当好事发生时,悲观的解释又是特定的:我对数学在行;我可以在汇演里做主角是因为我唱的好。而乐观的解释又成了普遍的:我很聪明;我可以演主角是因为我多才多艺。

如果一个学生由于数学老师的偏见在数学考试上总是取不到好的分数,于是他放弃对数学的努力,这是习得的无能为力的表现。他的这种无能为力如果被他归因于自己及时数学没有天赋,就属于内归因而且是永久不可改变的特定领域的归因,那么他还可能其他学科学好,但放弃掉数学学习;而如果他归因于自己笨,学不好。那就是内归因而且永久且普遍的,那结果可能就是完全放弃学校学习了,早早不再努力了。

而如果我们的老师或家长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归因,知道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是由于受外界因素影响(数学老师原因),而这个因素是可以改变的,比如自己更努力一些改变老师的偏见,或者下个学期换了别的数学老师,无论怎样的发展,这个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同时,一两次的考试成绩也并不代表能力,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变化的,现在考不好并不代表永远考不好。数学暂时不好也不代表语文不好等等。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会继续努力。

03 生活中患抑郁症的人的不合理归因

个人的归因风格,很多时候会决定我们是继续努力还是放弃,是悲观失望还是一直抱有希望。

当我们把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归因于自己不够好,不够强,都是自己做错事,那么就会一直强迫自己去变得更好,就陷入了追求完美主义的怪圈。如果拼命追赶还是无法达到自己认为的好的标准时,就会失望,绝望,更加贬低自己,情绪越来越抑郁悲观。

习得性无助导致悲观,而悲观导致抑郁症越来越流行。

抑郁症的不合理归因导致的思维认知偏差也正是抑郁症经常复发的很大原因。

根据心境依存理论,心境和思想并存而且互相影响,尤其当一个抑郁症的人思考的时候,容易给大脑传递一个消极的情绪,以一种抑郁的思考方式,充满了抑郁的想法,然后轻松进入了抑郁状态。

当人们很抑郁时,他们感到悲伤,产生抑郁的一种症状。但是,当他们不再感到悲伤时,悲伤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功能,启动大脑的批判评价模式,也就是归因偏差模式,以恶劣的结果显示出来,这可以让人很容易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抑郁情境。然后引起抑郁复发。

04 抑郁症的合理归因要怎么做?

对抑郁症来说,改变认知思维偏差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为什么对抑郁症尤其有效的原因。

患有抑郁症的人经常会犯基本归因错误,也就是当他们在评估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孟佳的例子中,如果是一个悲观的患有抑郁症的人,一定会首先质疑自己,认为其他姐姐们一定是不喜欢自己,不认可自己才不选择自己的组。而无视很明显的参赛歌曲原因这个外部因素。

抑郁的人经常处于自我否定的模式中,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而这种方式会产生巨大毁灭性的后果,包括情绪抑郁,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3000个12-14岁的青少年中,患重度抑郁症的普遍性达到了9%!他们的表现:很容易感到抑郁;在学校,工作及球场上所获得的成绩都低于他们的潜力;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如其他人。

要改变抑郁症的这种思维认知偏差,就要做到:

1)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要勇敢承担责任,要会说“对不起,我错了,下次我会改变方法”!正确归因不是逃避责任,而是正视错误,找到可以改变的地方。

2)当问题确实不是我们的错的时候,我们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自己的错而埋怨自己!要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归因到应该承担责任的外界因素,不要习惯性归因于自己。

比如,父母离婚了是他们之间的事,不是我的原因。

3)最重要的,找出自己的自动思维。思维是可证实而且可改变的,不必一定要相信进入脑海中的第一个想法。然后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估”,明白可能不是正确的,找出更正确的解释,来挑战自己的自动思维,化解灾难性的思维。

自动化思维就是自己跟自己说的话,自己对自己讲话是完全正常的!

比如“我的头发很难看”,“没有男孩喜欢我”。

试着反驳这些想法:“我的头发并不难看,前两天还有人问我哪剪的,真好看!”

“那天在街上碰见有男生主动跟我打招呼了啊,并不是所有男生都不喜欢我,也有人喜欢的”。。。。。。

自己跟自己辩论,如果有一些极端的悲观的想法,那么就试着去找到反驳他们的证据,不要总去找验证的证据!

结语:

如果我们相信了一件事,往往很容易会发现证据证明这件事。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的威力。

所以,相信自己,在认知上对发生的事情,自己的行为,他人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然后找到可以改变的部分,改变可以改变的,坦然接受不能改变的。

打破反刍型自动化思维,跳出抑郁的怪圈,需要我们合理的积极的归因!

“情绪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是引起我们情绪的想法是积极还是消极而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