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有这样一个村:全村146户398人,人均日产垃圾38克,相当于一个鸡蛋的重量。这个村就是永康市舟山镇端岩村端头自然村。2016年,当金华农村垃圾分类经验在全国推广时,端头村因地制宜自创了农村垃圾分类“端头模式”——把垃圾精细分类到再无可分。
当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垃圾分类更是如此。这个“无工业”“无名气”“无村集体收”小村庄一跃成为了“网红村”。每年吸引全国各地200多批团队、近万人慕名而来参观旅游。村集体收入达到了十万元,成功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谁能想到令人掩鼻的垃圾竟能成为让村子致富的“秘密武器”?这正是应了那句话:思路一开,遍地黄金。端头村垃圾分类这件事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
端头为什么能成功?有三点:“小”、“细”、“实”。端头村很小,小到步行10分钟就走完整个村子;小到全村不到400人。村子没有任何工业产业,垃圾种类相对单一。这也成为了垃圾分类能够做到极致的一个先天优势。无论是前端垃圾袋和回收站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还是后端分拣处理人员的配备管理等都更加容易操作。其次“端头模式”的垃圾分类法足够精细。除了源头第一道的“三色分类”,第二道分拣会把垃圾细分成了15个小类。一个普通香烟壳也要分三道,直到把垃圾分到分无可分。当然,有了一套严格精细的分类法还需要有一个长效机制才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垃圾袋标号、党员上门指导和分类荣誉榜等有效举措让这项工作扎扎实实推行下去,确保了村子的洁净美观。
乡村振兴要打好“绿色”这张王牌。关于这一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佳诠释。农村天然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好山好水就是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张“王牌”。乡村一定要发挥好这一天然的优势。垃圾分类就是保证青山绿水的一个有力举措。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绝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它是擦亮农村绿色招牌的有效手段,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自然资产的千秋工程。当前我省知名“网红村”,比如桐庐环溪村、富阳东梓关村和义乌何斯路村等。它们的美丽蜕变无不是从环境开始的。
环境好了,游客来了。村子就可以发展“旅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那么,村民腰包自然就鼓了。端头村正是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把垃圾分类作为撬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点,最终实现了村子致富奔小康。
一个村子“红”一时容易,要想“红”得长久,光有环境还不够。在“五水共治”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大背景下,我省“网红村”一个个接一个冒出来。但是,如何从这些村堆里脱颖而出?答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当前,农村大多以“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研学等产业,带动村子的土特产等销售。但是,真正让人眼前一亮,充满辨识度的特色村子并不多。端头村深知这一点。为此,端头村再次把垃圾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村民入股众筹上千万元打造多元化民宿和垃圾分类研学基地。把垃圾变成了一道供有人观赏的美丽风景。不仅体现了端头为农村垃圾分类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也把“端头模式”普及传播给了更多人。因垃圾而兴、因垃圾而富。可以说,端头村就是垃圾分类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样本。
值班主编:徐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