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0月25日)九月初九 又是一年重阳节
民政部昨天表示
“十四五”期间 全国老年人口或突破3亿
即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时代
如何敬老、爱老、便老再度引发热议
随着网络智能时代进入“快车道”
老年人大半辈子熟知的生活方式被逐渐颠覆
对于一些老人而言 智能化世界是如此陌生
对于另一些老人来说 网络空间又是格外亲切
智能出行时代 他们却“步履蹒跚”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还有近2亿的60岁及以上老人从未接触过网络。
手机支付、扫码通行、在线挂号……
这些我们动动手指的事
他们却需要小心摸索,仍难免处处碰壁
有些景区、车站仅支持扫码支付……
日前,有南宁市民反映,青秀山风景区实行线上支付购票,不接受现场现金购票,一些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对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样做是为了在疫情期间保障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如果真碰上无法线上购票的情况会进行特殊处理。
有些疫情防控场所要求必须出示健康码……
不久前,哈尔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上了一辆公交,可他因为没有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司机就催促他下车。
车上的乘客也变得不耐烦,甚至出言辱骂。最后等民警赶到,才把老人搀扶带走。
有些医院看病挂号只能手机预约……
数天前,在四川华西口腔医院门诊窗口,被告知不能现场挂号的一位老人情绪激动,“你们不能把老人拒之门外啊!”
医院咨询台工作人员表示,在疫情结束前现场挂号服务都不会恢复,建议老年人就医前让子女先帮忙预约挂号。
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 观念与知识的固化
有些事他们自己真的力不从心
一旦离开亲友或许便寸步难行
网络陷阱层出不穷 “银发族”频频踩坑
生活中智能化、网络化的高速普及
在给部分老人带来困扰的同时
也给许多老人送去了“寄托”
然而,其中却鱼龙混杂、步步惊心
10月23日,《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上活跃着约9600万“银发族”,手机已经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资讯、娱乐工具。
其中10万老人有严重网络依赖,日均在线超10小时。报告认为,很多老年人的孤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有效排解,因而产生了对网络工具的过度依赖。
此外,很多老年人沉迷劣质短视频,以前看微信文章信这信那,现在听某音“专家”说啥是啥。
△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着“养儿女无用论”等歪理邪说
上知天命、下通人情的“爆款鸡汤”
“假靳东”般的虚幻情感慰藉
假借“钟院士”之名的反智谣言
甚或“马云团队”帮人致富的低劣骗术
都曾让很多老年人深信不疑
数据显示,网络谣言、虚假广告、网络诈骗是老年人上网时常遇的风险,保健品诈骗、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等则是老年人屡屡跌入的网络陷阱。
这不仅需要相关平台负起责任
社会和家庭更要行动起来
为老年人提供更多选择、更多陪伴
便老环环相扣 有力度更有温度
社会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如何才能让老年人安享这些便利?
民政部23日表示,将以老年人为中心,推动解决老年人在民政服务中遇到的智能技术困难。具体包括哪些?一起来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政策跟进的同时
社会关爱也必不可少
数天前,在陕西西安电信营业厅,老人因儿女外出打工不会注册健康码,营业员帮老人把健康码弄好后,老人特意提着香蕉来感谢↓
几个月前,浙江杭州一位姑娘为了教会外婆使用微信,制作了一份“微信使用说明书”,说明书字迹工整,内容详细,图文并茂↓
前日,有网友晒出一张照片——无锡火车站的指示牌,提示为使用老人机、无微信、无手机等无健康码旅客,开辟专门通道↓↓
近日,河南郑州一社区组织20多位老人一起参加老年防骗“高考”。考题囊括假冒、刷单、账号安全等常见的10多种诈骗套路,社区工作人员现场批注讲解↓↓
与“老”为善 不过举手之间
曾经,父母是手把手教我们
认识世界、辨别是非的人
如今,上一代人逐渐老去
帮助他们辨别信息真伪、适应信息社会
成了下一代人的责任
请给他们多点便利、多些关爱
而不是漠视、催促甚至嘲笑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这么做!
1、随身带点现金,碰到不懂转账的老人用现金直接交易
2、遇到不会扫码通行的老人,尽量耐心等待或提供援助,不要呵斥催逼
3、在现实生活给老人更多陪伴,尽可能面对面共叙情谊
4、给老人耐心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智能化操作,并不定期重复提醒
5、帮助老人获取和辨别网络中的各类信息,健康安全上网
科技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老年人不应该被甩在身后
让普惠的阳光把他们一一照亮
就是对未来自己的最大善待
监制丨陆毅
制片人丨郑弘
策划丨文雅 梁震
编辑丨何肖南
视觉丨邢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