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子丹是荆轲的宿主,大家都知道。太子丹对秦始皇恨之入骨,逃回燕国后,便大撒钱财,招揽宾客,要找秦始皇报仇。燕国有个人,叫秦舞阳,平日里在都市,所有人都怕他不敢近身。太子丹收到自己门下,这是第一个有名望的勇士。秦国有个将军,叫樊於期,也得罪了秦始皇逃奔他,太子丹也收入门下。
由此可见,只要是勇士、和秦国有仇的人,太子丹都要刻意结交,把这些人变成自己人。
这就有了第一个疑问,燕太子丹这么做,难道不怕秦始皇知道?
要知道,战国期间,每个国家都派了很多间谍在各国刺探情报。太子丹明目张胆这么做,不怕引来秦国报复?
刺客荆轲
燕国大王喜在国家被灭之时,就曾经对太子丹哭道:“国家今日灭亡,完全是因为你的行为招来的祸患啊?”
这个疑问,史书没有记载。秦国灭亡六国,是国策战略,并非因为燕国有太子丹的举动而进行报复。
表现太子丹明目张胆的行为,有一个证据:太子丹回国后,在易水的东面,新修盖了一个建筑物,取名字叫樊馆。燕国太傅鞠武曾经建议他,说:“秦国虎狼之国,我燕国万万不是对手。您这样做,不是正好给了敌人生事的理由吗?”
鞠武还说:“收纳秦王的仇人,就好像揭开龙的鳞片,龙必然伤人。愿太子速速将樊将军送到匈奴处灭口,然后联盟三晋,结好齐楚,把匈奴当作援兵,才能安稳燕国。”可惜太子丹不听。
这个证据,既显示了太子丹要报仇的事实,也为荆轲出场做了铺垫。
所以燕太子丹不怕秦国报复,不是不怕,是没有办法。打战,打不过;论实力,比不过。唯有派遣刺客,进行刺杀。若不成功,反正国家也要被灭。侥幸成功,还可以多活几年。
这就是燕太子丹明目张胆不怕秦国报复的理由。
燕太子丹谋划
由此而引发了第二个疑问,为什么要荆轲刺杀秦始皇?
鞠武无奈,只得到朋友田光家,说:“以弱燕而抗强秦,就如同以裘毛投入火炉。我智力浅小,请您去帮太子。” 田光到太子丹处,给门客夏扶、宋意、秦舞阳相面,私下对太子丹说:“您这些门客,都不能用。夏扶血勇,发怒脸就红;宋意脉勇,发怒脸就青;秦舞阳骨勇,发怒脸就白。成不了大事。只有荆轲,是神勇的人,才能完成您的大事。”
荆轲先祖是齐国大夫庆封,而庆封是当时的勇士,所以荆轲有家族遗传。性格豪爽,剑术高超。特别爱喝酒,和爱好音乐。燕国有个琴师叫高渐离,善与击筑(古代一种乐器),和荆轲是莫逆之交。经常两人举杯痛饮,高渐离击筑,荆卿长啸和歌。
燕太子丹聘请荆轲
史载太子丹和荆轲有一段对话,原文为:
荆轲曰:“以太子之计,将举兵与角胜负乎,抑别有他策耶。”
太子丹曰:“燕小弱,数困于兵,丹恐举国之众,不当秦之一将。魏、齐素附于秦,而楚又远不相及。诸侯畏秦之强,无肯‘合纵'者。丹窃有愚计,诚得天下之勇士,伪使于秦,诱以重利,秦王贪得必相近,因乘间劫之,使悉反诸侯侵地,如曹沫之于齐桓公,则大善矣;倘不从,则刺杀之,彼大将握重兵,各不相下,君亡国乱,上下猜疑,然后连合楚、魏,共立韩、赵之后,并力破秦,此乾坤再造之时也,惟荆卿留意焉!”
荆轲沉思良久,对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当任使!”
太子丹前顿首固请曰:“以荆卿高义,丹愿委命于卿,幸毋让!”
荆轲再三谦逊,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于樊馆之右,复筑一城,名曰荆馆,以奉荆轲。
这就很明显了。刺杀秦始皇,派别的人都没有用。比如夏扶、宋意、秦舞阳这些人,唯有荆轲是神勇之人,才能担此重任。而太子丹又勾画了刺杀秦始皇后的美妙前景,让荆轲想要拒绝都没有理由。
刺客荆轲
所以就产生了第三个疑问:刺杀秦始皇,为什么要带上秦舞阳?
满足刺杀秦始皇的三个条件是:督亢地图(燕国地图)、樊於期的首级、锋利无比的匕首。这三样,燕太子丹都已经准备齐全。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随行的副手。
这个副手很重要。荆轲的计划是,在地图中藏着匕首,图穷匕见,进行刺杀。如果自己还没有成功,由副手继续进行。以有心(荆轲)攻击无心(秦始皇),胜算非常大。
荆轲原本让自己的至交好友盖聂,当自己的随从副手去秦国。 可是盖聂出外没有回来,而太子丹十分急切。荆轲不得已,只有带上太子丹推荐的秦舞阳。
有史为证,如下:
荆轲叹曰:“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此往而不返者也。臣所以迟迟,欲俟吾客,本图万全,太子既不能待,请行矣!”
于是太子丹草就国书,只说献督亢之地并樊将军之首,俱付荆轲,以千金为轲治装,秦舞阳为副使同行。
答案很清晰。两个原因:第一个,盖聂没有回来,荆轲等不到他。第二个,太子丹要刺杀秦始皇的心,太急了。
所以荆轲只有带上秦舞阳去做刺杀的事情。身为当事人,却对副手完全不了解,岂不是太过于儿戏?刺杀一国之君,如此重大的事情,是着急能解决问题的吗?
刺杀失败,事实上已经有了征兆。临行前,太子丹和众人为荆轲送行。在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成为千古绝唱。
荆轲刺杀秦始皇
最后一个疑问:荆轲剑术高强,为什么没有刺杀成功?
先来回顾史载:
秦王展图,方欲观看,荆轲匕首已露,不能掩藏,当下未免著忙,左手把秦王之袖,右手执匕首刺其胸,未及身,秦王大惊,奋身而起,袖绝,因那时五月初旬天气,所穿罗縠单衣,故易裂也。荆轲持匕首在后紧追,秦王不能脱身,绕柱而走。
原来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许持尺寸之兵,诸郎中宿卫之官执兵戈者,皆陈列于殿下,非奉宣召,不敢擅自入殿。今仓卒变起,不暇呼唤,群臣皆以手共搏轲,轲勇甚,近者辄仆,有侍医夏无且,亦以药囊击轲,轲奋臂一挥,药囊俱碎。
荆轲勇甚,群臣没奈他何,却也亏著要打发众人,所以秦王东奔西走,不曾被荆轲拿住,秦王所佩宝剑,名“鹿卢”,长八尺,欲拔剑击轲,剑长,靶不能脱。有小内侍赵高急唤曰:“大王何不背剑而拔之?”秦王悟,依其言,把剑推在背后,前边便短,容易拔出。秦王勇力不弱于荆轲,匕首尺余,止可近刺,剑长八尺,可以远击,秦王得剑在手,其胆便壮,遂直前来砍荆轲,断其左股,荆轲扑身倒于左边铜柱之旁,不能起立,乃举匕首以掷秦王,秦王闪开,那匕首在秦王耳边过去,直刺入右边铜柱之中,火光迸出。秦王复以剑击轲,轲以手接剑,三指俱落。
连被八创,荆轲倚柱而笑,向秦王箕踞骂曰:“幸哉汝也!吾欲效曹沫故事,以生劫汝,反诸侯侵地,不意事之不就,被汝幸免,岂非天乎?然汝恃强力,吞并诸侯,享国亦岂长久耶。”左右争上前攒杀之。
秦舞阳在殿下,知荆轲动手,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此秦王政二十年事也。
战国时代各国地图
这就很清楚了。有四个因素证明荆轲虽然武艺高强,却没有刺杀成功。
第一个因素:匕首只能近刺,不能及远。突袭秦始皇不成,匕首就失去了威力。
第二个因素:大厅上的众人拦阻荆轲。秦始皇绕着柱子躲避追杀,荆轲被大家不断阻挡,失去了直接追击的机会。
第三个因素:秦始皇的勇猛,不在荆轲之下。两个高手相拼,胜负只是为毫厘之间。但秦始皇有宝剑,更有利于制敌。
第四个因素:副手没用。注意这段文字的形容:秦舞阳也要向前,却被郎中等众人击杀。若秦舞阳与荆轲一样勇猛,刺杀秦王的成功性非常高。这就是荆轲为什么非要等好友盖聂来的原因。
易水送别
但是后人有评点,说:“可惜荆轲受了燕太子丹多时供养,特地入秦,一事无成,不惟自害其身,又枉害了田光、樊於期、秦舞阳三人性命,断送燕丹父子,岂非剑术之不精吗?”这个评点对于荆轲来说很不公平。为何呢?
荆轲刺杀秦始皇,是一件非常凶险的事。出发之前,其实早有预兆。燕太子丹心急,巴不得马上把秦始皇干掉,好实现他的目的。却忽略了刺杀一个大国的君王,是何其困难。如果准备不充分,根本不能完成任务。
所以燕国亡国,完全是太子丹咎由自取,怪不得燕王喜责怪他。
高渐离击筑
而盖聂为什么没有来?盖聂的武功到底高到什么程度?盖聂到底去了哪里?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史料可以查询,只能是一个永久的谜团。
但不论荆轲刺秦有没有成功,后人都会为他赞赏。而对于燕太子丹的愚蠢,却提供了做事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