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雷总提问:现在旗舰机堆的功能越来越多,哪些功能是必须的?

2020-07-21新闻4

近日雷总在微博上提问:现在旗舰机堆的功能越来越多,设计难度和成本都越来越高。大家觉得哪些功能是必须的?

雷总给出了以下选项:双扬声器、X轴线性马达、屏幕高刷新率、3.5mm耳机孔、NFC、红外遥控、30倍及以上的变焦、前后光学传感器(灵敏的自动亮度)、4500mAh及以上电池、无线充电、VC散热板。

小米今年的高端旗舰目前是只有小米10与小米10Pro,MIX悬而待定,MIX α 依然待在橱窗中展示。因此就以小米10系列最为高端中的对照如何?

下面将对雷总所提到的这些功能逐一谈谈:

双扬声器

双扬声器自不必说,小米10系列安排了上下对称的双线性扬声器,不再使用听筒作为扬声器(听筒单独存在)。效果自不必多说“音乐手机”这个名头还是可以用一下的。如果小米10 上面感知最强的一点是什么?我认为双扬声器必须上榜。

X轴线性马达

线性马达体验调教最好的目前还是苹果,安卓真硬中最高使用X轴线性马达的自然是.....索尼,不过索尼那调教,愣是把X轴调成了转子。真正推广起来的应该是魅族15,使用线性马达模拟实体按键的清脆段落感,这学习的是苹果的灵魂。

“哒哒哒”与“嗡嗡嗡”相比较自然是哒哒哒更加让人清爽,线性马达又有X轴与Z轴,就目前科技美学评选出的2020年上半年四大旗舰:华为P40 Pro+、小米10 Pro、一加8 Pro、三星S20 Ultra只有华为还是使用的Z轴,其他均为X轴。

屏幕高刷新率

2020年热度最高的一个词除了5G,那一定是刷新率。目前屏幕刷新率有下面几种:60HZ,90HZ,120HZ,144HZ。纵观5000元以上的机器鲜有非高刷机器。就我个人在小米之家做了一个从低端到高端的屏幕流畅度体验,从Redmi9 到 小米10,随着硬件配置的升级,手感与触感也在不断升级。直到小米10Pro让我感觉到了高端机应该是这样的滑动感受。 让我形容高刷新率我想这样说:高刷新率是一种让你从指间的感受传递到眼睛中一次奇妙统一,不仅仅是数字的增大更重要的是感知的增强。降低迟滞感,配合系统优化提高指间的效率。

3.5mm耳机孔

前面三个可以说旗舰标配,而3.5mm耳机孔......怎么说呢,上半年的高端旗舰一加都没有。每家都有自己的TWS耳机。就我个人而言,蓝牙耳机适合出行,而有线耳机更适合长时间使用。既然雷总提到了3.5mm耳机孔那我们就大胆一点,猜测小米10超大杯会将3.5mm耳机孔带回到高端机上。

耳机孔都有了配个好点的HIFI芯片不过分吧?

NFC

小米应该说是推动NFC普及的主力军,这点历史可查,这里不做详细说明。日常出行我是少不了NFC的:小区门禁,公交地铁,甚至可以开车门。未来NFC会更加普及,当然不可或缺。

红外遥控

个人一直使用小米手机,因此对于红外遥控的存在表示用到时很爽,不用的时候也不会感觉的他多余,毕竟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

30倍及以上的变焦

现在旗舰都是50倍起步,30倍只能用在中端机了吧.....华为和三星的100倍数码变焦不是很震撼吗?

如果数码变焦能搭配上超级夜景那就更加美好了。

前后光学传感器(灵敏的自动亮度)

以前只知道自动亮度只有手机额头部位有个传感器,现在才知道一般高端旗舰都是有的。灵敏的自动亮度最好就是做到让人忘记自动亮度的存在,无论是黑暗还是明亮都有合适的亮度。

4500mAh及以上电池

5G+高刷,4000的电池肯定不够,大电池才是王道。有人说我充电速度都这么快了,电池小一点就笑一点就是了,大电池我还得花时间充电。充电速度和大电池并不冲突吧?大电池是为了脱离充电的一种续航保障,谁也不能保证一直有地方可以充电。

无线充电

现阶段的无线充电还是放在线圈上,并没我们想象中的“无线”,按照想象无线充电应该是中距离范围内的无接触充电。比如床头柜的一米范围是无线充电区域,当我们拿着手机进入这个范围,手机就会自动充电。当然现在的无线充电也足够使用,毕竟最快已经60W了不是么。商用最快的速度已经40W了这是iPhone 5V1A的8倍呢。当我们在车上,家中,或者办公室内,将手机随手放在无线充电板上就可以充电,想要使用随手拿起就可以,方便脱离束缚。

VC散热板

用VC均热板自然是为了散热,散热好并不意味着发热多,两者不存在必然关系。更好的散热带来的是更长久的巅峰性能以及更好的使用体验。5G以及高刷新屏幕的使用,发热的热源更多,处理器的负载也更高,假如没有好的散热,随随便便的使用就到了温度阈值,不降频还能怎么办?将分辨率吗....

除上面这些其他当然也是旗舰必须的:比如旗舰级别的芯片,旗舰级别的质感与设计,高速快充 >= 50W ,IP68级别的防尘防水......

2020年上半年已过,下半年一定更精彩。

#小米手机#5g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