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史上最扛揍之人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总结八字挨揍经验至今日

2020-10-24新闻13

有一句古话不知大家听说过没有?这句话是这样的,叫做“久病成良医”。是说一个人得病太久了,或者说一个经常得病的人,因为他经常吃药,自然对药性、药的主治功能就非常地熟悉,他根据自己得病的经验,对于一般的疾病也会非常准确地去用药,也是能赛过医生的。

其实,也可以用另外一句话说得更明白,那就是我们日常中的口头禅——行行出状元,但也不太确切,说“成功乃失败之母”可能更妥当,因为,毕竟是在总结吗。但不管怎样说,一个人经过的事情多了,便会有了经验。对于某一个挫折、同一件事情的失败,也会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在下一次经过这个坎的时候,肯定不会栽跟头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是为了成功,也是成功者必备的优良品质,有人得病能得出经验,居然还有人挨揍也能挨出经验。说到这里,大家肯定能够明白,这种经验肯定不是为了多挨揍,而是为了少挨揍或不挨揍,挨揍时不被打伤、打残。纵观有史料记载的挨揍事例,有史以来最会挨揍、最能扛揍的人,恐怕要算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的曾子了,他居然挨揍多了还总结出了挨揍“八字方针”,一直流传了2000多年,至今仍然实用。

要说作为名人,曾子恐怕是挨揍最多的人了。据西汉韩婴著述的《韩诗外传》当中记载:“曾子有过,曾皙引杖击之扑地,有间乃苏,起曰:先生得无病乎?”这个曾皙不是别人,他是曾子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要不是有曾子挨揍这件事,恐怕也不会有人知道曾皙这个人了。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大概这曾子小时候太淘气了,不知犯了什么错被他老子责打。只是这位老先儿下手有点狠,也不知儿子犯什么错误,总之,肯定是给气坏了,居然把曾子打昏过去,老半天曾子才苏醒过来。曾子大概也是非常硬气,看样子是没有哭,他醒过来的第一句话是:父亲大人,您没事吧。奇葩吧!不过这个画面也是非常惬意——一幅父慈子孝的场景,让人很是感动。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次挨揍大概也是与其不好好学习有关吧。古人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责罚虽然有点过分,但却在情理之中。不过,作为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这曾子也太没有面子了。

曾子挨揍这不是唯一的一次,我是说有史料记载的。西汉刘向著述的《说苑》当中也有相关曾子挨揍的记录,《说苑》当中说: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说苑》

这次说的是再明白不过了,是因为按劳付酬技能不够熟练,出现失误后挨揍的。是说曾参为瓜地除草,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不会干,竟然把瓜秧给锄断了。这老父亲就又不愿意了,咋揍的不知道,反正曾子是被揍得不省人事老老半天。不过,曾参确实够孝顺的,醒后首先还是关心老父亲如何,有没有气出毛病,然后就没事人似的,唱歌弹琴。

曾参老是挨揍,老爸不心疼老师却有点心疼了。曾参大概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老挨揍,所以去见孔子想问个究竟。孔子闭门不见多日,他是想让曾参先醒醒脑,好好地反省一下,在自身找找原因。然后,待曾参惶惶不安之时,便不失时机地召见了他。

孔子见到曾子先是一顿批,然后借用舜帝伺候瞽叟的故事进行开导、教育,反正是啰里啰嗦讲了一大堆道理,曾参心中是豁然开朗。孔子都讲了些什么呢?这个舜帝伺候瞽叟的故事咱先不说,用传统的偷道德来说明一下。想来孔子讲的也不外乎这些吧。

其实,人生有些打是必须挨的,如来自父母方面的体罚。古人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所以,对子女的教育除了讲道理,体罚责打是常事。有时即使讲明白了道理也还是要责罚的,这是让你长点记心。可小孩的天性哪是“记吃不记打”,前面错了挨揍,后面接着又犯。这时父母的火气就会格外大。因为在气头上往往打得很重,可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的子女的?那时你是肉疼,而父母却是心疼,这在古人看来也是一种不孝,应该设法规避。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个片断。老七由于太淘气总是挨揍,可他天生硬气,不会哭,而且也不跑。有一次又犯错误了,二奶奶实在生气,把鸡毛掸子都打折了他就是不哭,后来倒是二奶奶哭了,说:“你倒是哭一声啊……”她心疼儿子啊!

曾子是什么人?人家是孔子的高徒,可不是那种“记吃不记打”的毛头小伙子。孔子一教育他立马明白:哦,感情父亲将我打昏迷了还是我的不孝啊!曾参回家细细琢磨,就总结出一套挨揍的经验,一共八个字,即: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什么意思呢?父母责罚,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为了免得父母难过,也只有好好地受着;但是,如果火气过大,就有可能失手伤及自己,那时将会使父母陷于不义,自己馅于不孝的境地,就要想法避免,最好是逃走。

曾子的这套挨揍的经验,后来成为父子相处的哲学,而且世代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对于90后及之后出生朋友,对于这个经验可能没有什么体会。但是,之前出生的朋友,大多数还是有切身体会的。有时在气头上,你赶快跑掉,后面回来可能气就消了,最多是一顿责骂。

#诸子百家#曾子#经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