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人物形象可谓是深入人心了,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基本也属于主线人物。由于人们对其的喜爱,大部分在关羽死后,便觉得三国就没有什么看头了。可见,在历史上被文学神话的人物中,没有那一个能比得过关羽。
关羽出场平平,初试牛刀当是“温酒斩华雄”,而升华阶段则是斩颜良、诛文丑了。至于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在史书中是没有看到的,但斩颜良确实是有的,这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就有记载,而且确实也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立了大功。
但是,此处就有疑问了,关羽通常的装备配置是:头戴软巾,三绺长髯,手提青龙偃刀,侉下赤兔胭脂马,可谓是威风凛凛了。这个形象大约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电视中,都是这样的,已经深入人心了。然而,我要说赤兔马是传说,青龙也是假的,你信吗?
关于关羽斩颜良陈寿在《三国志》中是这样记载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这儿也有问题了:关羽的兵器到底是大刀呢,还是枪呢?
注意!这里陈寿在这里用的是枪的“刺”,而不是刀的“砍”或者“劈”。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先“刺”颜良于马下,然后才“斩”其首级而还。这里表现了关羽确实在三国时期属于“万人敌”的勇将,在做这两个动作时,袁军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拦。
正因为关羽有如此的英雄气概,所以对于惜字如多的史学家陈寿,才在此多写了一笔,描写得比其他人要详细些。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写,黄忠等多人也使用的是大刀。尤其是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也是成名之举,是巅峰时刻,从那一刻起他的身份地位与关、张、马平起平坐了。但陈寿也没有过多地描写黄忠斩杀夏侯渊的过程,到底是刺还是砍,我们也不知道。
但是,根据陈寿的记载,我们可以断定关羽当时拿得肯定不是大刀,而应该是矛(搠),因此才能迅速地将颜良刺于马下。矛的刺杀动作要比刀简单的多,只需要端在手中,借助马力更好,况且当时关羽骑的是天下名马赤兔马。因此他才能从容地割下他的头请功了。也不难想像,陈寿不可能不知道刀劈和枪刺的区别的。
事实上,从汉代到三国时期,乃至隋唐时期,骑兵主要配置的是弓箭或者长矛(搠),所谓“一寸长一寸强”,这种长柄兵器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占绝对优势,主要是从原来春秋战国时期的戈演变来的,只是在刃上宽了许多,武将也多配置这种兵器。而步兵则多以刀为主,所以那时的刀多为短柄兵器。
古代兵器的多样化主要是从宋代开始的,这主要是因为赵匡胤是通过政变得的天下,他老是害怕下属兵变,所以兵都是现招的,在战斗力上比较弱,因此就在兵器上下功夫,这才演变出了许多花样。长柄刀大概就是从宋代开始才有的,我们在看《水浒》时,老是出现“朴刀”这种兵器,即使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也只是普通也装了一个长柄而已。根据文献记载,青龙偃月刀也是出现在宋代,
根据文献记载,偃月刀直到宋朝时才出现。三国时的刀为窄而直的刀,长度仅为1米左右。即使当时关羽拿的产刀,也不可能是小说所描绘的、那种非常独特的青龙偃月刀的。陈寿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可见,矛和短刀才是当时将领该有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