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糖尿病人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结果怎么样?医生用实例告诉你

2020-10-24新闻3

门诊经常会有这样的病人,诊断出糖尿病,就会满怀期待的期望医生告诉他,不用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确实有些病人在确诊糖尿病以后,不用吃药、打针,只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锻炼,血糖也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但是如果初诊血糖就比较高,或者坚持不了饮食和运动治疗的患者,那么就需要吃药、打针来控制血糖。

当然也有些人不在意,认为我没有任何感觉,只是血糖高一些,没有关系的,他们就身体力行,确实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那么这些病人怎么样了呢?

医生告诉大家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说明这种方式对血糖的影响。

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

刘先生,36岁,体型肥胖,体重指数34,血糖16.2mmol/L,体重近2个月下降约10kg,诊断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脂肪性肝病、肥胖症,除消瘦外无明显自觉症状。

建议减重、药物治疗,拒绝,认为自己没有任何不舒服,既然医生说胖,现在不用少吃饭也能瘦,真是太合适了!

于是不忌口、不用药,每天喝酒,继续大鱼大肉,体重确实下来了,半年体重下降了25kg,人走不动了,全身酸乏,最要紧的突然出现胸闷,被120急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急性心肌梗塞,血糖26mmol/L,酮体+++,经过紧急抢救,花了近20万元,才把命拉回来,放了3个支架,胰岛素治疗。

而如果在半年前用药,那么就很简单了,低热量饮食,每天坚持锻炼,服用二甲双胍每天2000mg,每周体重下降1-2斤,代谢综合征的各种疾病状态都能明显改善,血糖也会明显下降。

如果血糖不能下降到空腹7.0,餐后10.0以下,也可以加用吡格列酮、达格列净等药物配合,血糖基本上都能维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也不至于疾病迅速进展到出现到急性心梗的地步。

吃药不忌口

刘阿姨,60岁,血糖高5年了,一直服用降糖药物治疗,用药非常认真,每天吃饭前一定要把药吃下去。

但是就是这样,刘阿姨的血糖控制的也是不好,前几天查体,糖化血红蛋白达到了11.5%,餐后血糖18.4mmol/L,已经出现了眼底病变和尿蛋白。

与同病程的糖尿病人相比,并发症发生时间明显的提前。

刘阿姨说,我吃药那么认真,从来没马(虎)过啊!血糖怎还会控制的不好呢?

刘阿姨吃饭的习惯是喜欢喝汤,面汤、稀粥每顿都要喝,一喝就是2大碗,而且从来不愿意测餐后血糖,每次来就诊,都要做思想工作才能查1次,一查就非常高。

告诉她要忌口,要调整饮食习惯,可是她说,我就是爱喝汤,不喝汤就像没吃饭一样。

餐后血糖增高会明显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并发症的出现上,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并发症的发生率会下降38%。

能吃药,不愿打针

赵大哥,52岁,糖尿病史3年了,一直口服格列吡嗪、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血糖近年控制的不好了,考虑是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还有消化道反应。

建议停用口服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可是他不愿意,就一直加药,加到了最大量,血糖降的不好,还出现了药物刺激导致的胃炎、胃溃疡,每天上腹部疼痛的明显,几乎饭都吃不下去。

以上为不忌口、不吃药、不打针出现的典型案例,糖尿病治疗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在治疗上需要定期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还要坚持饮食、运动的治疗,才能保持血糖平稳,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我是爱生活、爱美食的孙医生,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健康知识。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还可能影响家庭和下一代的幸福。好好控制血糖、体重才是治疗的根本。

如果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关注并点赞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如果您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请转发给他们,这是对家人和朋友最大的关爱。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