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其中牵涉到纷繁复杂的许多事项。明面上的交往或者斗争是一回事,暗地里的交往或者斗争又是另一回事。所谓明面上的交往或斗争,自然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官方来往,人人都知道这样的交往或斗争的存在,而所谓暗地里的交往或斗争,则往往是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行动,其中就包括了本文所要讲的间谍行动。
间谍一直是一份充满神秘色彩的工作,许多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都将间谍作为主角,充分地渲染其工作的神秘性与重要性。虽然每个国家都对他国的间谍嗤之以鼻,但每个国家都势必会有自己的间谍组织。如何使得自己的间谍不为对方所发现,并且最大限度地为本国带来情报与信息,如何打击对方安插在本国的间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间谍形象
间谍出现的时间很早,几乎可以说是伴随着国家以及国与国之间斗争的出现而出现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间谍,而间谍也确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本文的目的,便是通过简单的介绍,令读者们对我国战国时期各国使用间谍的情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读者们更加清楚地知道间谍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斗争之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间谍的出现
清代的学者朱逢甲在其著作《间书》中提出,最早在夏朝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间谍这一职业,所谓"用间始于夏之少康,使女艾间浇。"而在周代时,则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间谍机构和相关的负责官员,《周礼》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士师之职,……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
《周礼》
由此可见,间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是相当之早的,同时也说明了间谍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确实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否则历朝历代不会纷纷设立相关的机构与官职。
到了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专门论述如何使用间谍的著作,其作者就是我们大家都相当熟悉的孙子。在《孙子·用间篇》中,孙子对使用间谍进行了系统地且比较详细地论述,这一部书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对间谍使用进行理论化的著作,更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文献,其历史意义是相当重大的。孙子在其著作中点出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
"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孙子
孙子认为,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特别是当两国交战时,君王和将领若要作出正确的决定,则必须获得准确的信息,而如果本国能够先于他国获得准确的信息,那么其成功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间谍起到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也就是帮助本国的决策者收集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信息。更具体来说,使用间谍可以细分为五种: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 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在这五种间谍之中,最为关键的是"反间",也就是让对方的间谍转而为己方效劳,这样是能够起到最大的效果的。
古代的窃听器
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孙子还对各种间谍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中的许多技术与今日我们在间谍片中所看到的间谍技术是十分相似的,例如窃听技术,便是一种在当时与今日都通用的间谍技术。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先进的窃听设备,但间谍们仍然会通过各种方法,偷听对方大臣之间或君臣之间的谈话,以此来获取有利于本国的重要信息。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对孙子的间谍理论作一个相当简单的介绍。孙子的理论可以说为春秋战国时期间谍的大规模使用奠定了理论的基础,其中的许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也是不过时的。
战国时期的间谍使用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斗争已经进入到一种白热化的阶段,特别是到了战国的中后期,斗争已经变成了各国与最强大的秦国之间的斗争。因此,当时的各国都向秦国派出了大量的间谍,而秦国也同样使用了大量的间谍,并发挥了相当不错的作用。
战国时期的地图
当时的间谍,主要是各国派往他国的使者,这些使者不仅承担着外交的工作,而且还承担着刺探情报的工作。有的时候使者只不过是其间谍身份的掩盖,其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刺探情报、获取有利于本国的信息或采取有利于本国的行动。战国末期时,各国纷纷往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派出大量的使者,实际上也就是大量的间谍,这些间谍在秦国作了大量的工作。
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些读者可能对秦国所修建的郑国渠有所耳闻,这在当时是一个规模非常庞大,同时作用也非常显著的水利工程。这一工程虽然对秦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郑国渠的修建实际上最初是由于郑国的一次间谍行动。《史记正义》中对这一事件有这样的记载:
"郑国渠首起雍州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自中山西邸所口为渠,傍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灌溉田。又曰韩苦秦兵,而使水工郑国间秦作注溉渠,令费人工,不东伐也。"
一场来自间谍的行为
简单来说,当时的郑国担心秦国出对其出兵,而郑国又难以抵挡,因此便派出所谓的使者当秦国,劝说秦国修建郑国渠这一大型水利工程,希望以此来消耗秦国的国力,使得秦国无法对郑国采取军事行动。虽然秦国后来察觉到了郑国使者实际上是间谍,而这一劝说的目的实际上是要消耗秦国的国力,但秦国的君臣评估之后认为修建郑国渠确实有利于秦国的发展,因而最终还是决定修建这一水利工程。
但是,为了避免日后再有他国的间谍到秦国来劝说或离间秦国的上层统治集团,秦国决定驱逐一切的他国使者,《史记》中对此事件有着清楚的记载: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由此可见,秦国确实很担心他国间谍的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间谍确实对秦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郑国渠图线
当然,秦国本身自然也会对他国进行间谍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耗费巨资,通过在赵国内部进行间谍活动,散布谣言、离间赵国君臣,使得赵王在长平之战前换掉了经验丰富的大将廉颇,而改任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赵拓为指挥大军的将军,间接地导致了赵国后来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史记》中对这一段历史也有记载: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赵王不听,遂降之。"
长平之战
这可以说是秦国相当成功的一次间谍活动。除了这两次比较著名的间谍活动之外,秦国和当时的其他诸侯国之间,例如赵国、魏国、韩国之间都有着相当多的互派间谍的事例,双方也更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
尤其是对于秦国来说,间谍行动为秦国带来了相当丰厚的收益,不仅取得了敌国的许多情报,而且还离间了敌国内部以及敌国之间的关系,间谍行动实际上在秦国的兼并六国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秦集史》一书中就对秦国的间谍行动有这样的评价:
"世但知始皇帝以武力征经营天下。而岂知武力之外,尚有其最毒辣之间谍政策战。"
可见,间谍对于秦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间谍的行为促进了秦国的强大
结语
按照儒家传统思想的定义,间谍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令人不齿的,因为间谍行为势必含有欺骗,又势必会有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间谍还势必会挑拨离间他人的关系,这些在儒家思想看来都是不正当的。但实际上,古往今来,间谍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也不可随意废止的一种行为。
从战国时期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使用间谍的史实即可看出,当时间谍便已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秦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间谍行动上,而间谍行动也确实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间谍行动虽然是暗地里的行动,但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国家之间斗争的一种正常手段罢了,我们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种行为。当然,对于这类行动中违反法律、违反基本的社会价值观的行为,我们还是需要予以谴责,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间谍行动的意义进行全盘的否定。
参考资料:《史记》、《秦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