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崇祯之劫——从三边欠饷兵变看晚明军弊的无解

2020-10-24新闻10

而且延绥、宁夏等地民风剽悍,又因为在边境地区,战争次数较多,使得当地的士兵战斗力非常的高。

在明末时期,一般认为,辽东边军的战力第一,紧接着便是西北边军,其战斗力要远远高于原来的重镇宣大地区的兵员战力。

可是,到了崇祯初年,此地的军政长官面对着这些边军,却是相当的头疼,为什么呢?

还是一个原因,欠饷。

相对于几个月前,宁远仅仅拖欠了四个月的军饷便是发生了兵变,三边地区的边军则显得更加的不容易。

早在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三月的时候,当时的三边总督叫做史永安,此人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因为在贵阳保卫战中对战安邦彦奢崇明的叛军时候的优异表现,被朝廷所重视,此时成为了三边总督。

他到任以后,对于三边欠饷的问题也是相当的重视,因此便是与延绥巡抚岳和生、陕西巡按李应公等人联名向皇帝上奏,在奏疏中指出了当时三边边军的现状。

三边里,当时延绥的欠饷情况相当严重,竟然从天启元年到天启七年年年拖欠,军饷发不全!

达到了一百五十余万两,累计为二十七个月的全额军饷!

并且将士们的生活实在是太惨了,几万人吃不饱饭,衣衫褴褛,或者说衣不蔽体!

他们多次来到官府讨饷,起初好言相劝还能暂时稳住他们,可是军饷久久不发,使得这些士兵们开始闹事,虽然不至于演变成兵变,但是距离兵变也仅仅只差一步了!

要不是当地当时的军政长官苦口婆心的去劝阻制止,早就已经酿成了大祸,食不果腹的将士们只能卖掉盔甲衣帽武器刀枪,来换一顿饭吃!

更有甚者,实在是活不下去的他们竟然选择了自尽来了结自己!

士兵们到了这一地步,还在保持着对朝廷的忠心,已经是相当难得了,如果再没有粮饷拨发,本就不稳的军心,一定会引起大规模的哗变,到那时候该如何是好啊!

而且,当时朝廷的重点在辽东,辽东边军只要是欠饷,就尽量补发,那么,辽东边军是人,能够保卫大明,西北边军就不是人,就不能保卫大明吗?

朝廷如此厚此薄彼的做法,不是太寒了将士们的心吗?

在史永安岳和生等人看来,阉党魏忠贤在的时候,天下没有个指望,现在崇祯除掉了魏忠贤,扫荡了阉党,也该管管三边地区的死活了吧?

所以他们希望截留陕西征收的辽饷二十万两来作为陕西各镇士 卒的军饷,否则再这样下去,可就真的控制不住了!

事实上,早在这之前,三边各镇,士卒鼓噪的现象就已经出现了,根据延绥巡抚岳和生的奏报。

崇祯元年三月末,临洮的士卒因为欠缺饷银给鼓噪闹事,到了四月,延绥的士卒因为朝廷欠饷,再一次聚众闹事,这次规模更甚,性质更重,竟然达到了围攻官署的地步!

将士们把所有大营的军马全部拉到了城内的主要道路上,宣称朝廷再不给马匹草料,将士们就无法喂养马匹,那样骑兵就根本没有战斗力!

其实,截至此时,三边的将士们虽然闹事,但是还不敢太过于出格,还有着一定的理智,还遵循着一定的法度。

可是,欠饷的事若迟迟得不到解决,那就不是聚众闹事了,一定会升级为兵变,或者说叛变!

果然,就在陕西各地农民军成群的出现的时候,固原,真的出事了。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十二月,固原的士兵因为饷银迟迟不发,终于怒而兵变。

他们劫掠了固原的府库,性质直接演变成了造反,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进攻泾阳与富平,游击将军李英被活捉,这样一来,陕西不但出现了农民起义军,还出现了叛军!

而更为要命的问题是,本来刚刚起义的农民军不管是人员组织还是内部结构以及军事素质武器装备战略指导等方面,实际上还是很不成熟的。

可是这一次,叛变的士兵们因为面临冠军的围剿无路可去,索性加入了起义军!

这些职业军人的到来,慢慢的成为了农民军的骨干力量,使得农民军整体的素质面貌焕然一新。

所以,在崇祯朝,义军的战斗力为什么逐渐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被逼无奈叛变的士兵或者说干脆造反的士兵的加入,使得起义军整体的战斗素养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而且这些士卒大多是三边地区战斗力强悍的边军,由此,崇祯朝的民变起义不好控制,也就不难得知了。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大明帝国那么大,为什么还会拖欠将士们的军饷,难道他们不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吗?难道不会千方百计的保证军费开支吗?

实际上,大明帝国的统治者很清楚这一点,可是,当时他想要发军饷,却是真的短时间内发不出来,因为,没有银子可发。

所谓的没有银子,来源于三点。

其一,是国家财政收入不足,入不敷出。

据不完全统计,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到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年的时间里,大明光是在辽东地区的军费开支、民政投入就高达六千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笼统的平均来算,当时的九年间,每年大明在辽东的财政支出就高达六百六十余万两白银!

可能在多数人想来,区区六百万两而已,能有多少?那么,六百六十余万两白银在当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在明末,由于各种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明帝国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早已经不是全盛时期的两千万两左右了。

充其量,也就四百万两左右,甚至有的时候连四百万两都不到。

单纯的一个辽东地区,每年的财政支出就要造成财政赤字二百余万两,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去支援其他地区的开销呢?

那么,辽东地区为什么军费如此的高?

除了修筑大量的军事堡垒需要银子,采购、打造各式火器、军械、铠甲需要银子,安抚百姓民生需要银子,还有的,就是军饷。

明末时期,笼统的估算,一个士兵平均一年的饷银是十八两白银,就拿辽东地区来说,从辽事危殆起,几乎常备军维持数量在十万到十五六万之间。

所以,每年辽东的军饷开支就要高达一百八十万两到二百七八十万两之多!已经占据了国库收入的一半以上。

加之当时大明的边防重点在辽东地区,所以,首要的军费开支点,自然是辽东地区。

那么,发完了辽东的军饷,其他各地,自然也就没有过多量的白银来进行发放。

除此之外,从天启初年开始,一直到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大明连续在云贵川一带平定奢崇明、安邦彦叛乱,前后耗费饷银多达千万。

非常时期,自然也就厚此薄彼,使得西北边军等战事较少的地区,军饷拖欠的现象,十分严重,这还仅仅只是发不出军饷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当时大明帝国的白银总量,逐步的减少,花了就是没了,很难再积累起来。

因为大多数真金白银作为流通货币,被豪强大户或者说普通百姓囤积了起来,这就导致市面的货币流通量大大减少,财政收入收不上过多的银子,又拿什么去支出呢?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自然是贪腐官员的剥削与压迫。

有时为了解燃眉之急,朝廷可能会补发一两个月的饷银,按照每月每名士兵一两五钱来计算,一两个月的军饷,省着点用,也的确能够挨一段日子。

可是实际问题是,经过层层盘剥,最终,真正发到士兵手里的白银,少之又少,美其名曰,朝廷没发那么多银子。

就这样,贪官污吏的锅,要朝廷来背,没办法,吏治腐败,本身就是朝廷腐败的一个象征,这样一来,士兵们的不满情绪水涨船高,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从崇祯年间开始,大批的逃兵、溃兵的出现,很多是因为军饷的问题。

对于此时的陕西来说,由于固原兵变的叛军加入了起义军,使得陕西当地的变乱情况再也遮掩不住了,只能如实的上报给朝廷,得知这个消息的崇祯大怒,立刻处理了史永安与胡廷宴,开始着手对陕西民变的平定与治理。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