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利润分配是在净利润得基础上 本年实现净利润20000,按净利润的50%分配给投资者

2020-07-21知识5

未分配利润和净利润的区别? 各项收入-成本-营业税金-各项费用=利润总额利润总额-企业所得税=净利润净利润-公积金公益金-投资者应分得利润等等=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支付成本费用,取得收入,然后交了税金,付完利息后,将余下的利润分给股东之后,最后余下的钱,企业的所有活动产生的经济效果,到最后,都要体现到未分配利润下来,做个最后的了结,而其他的项目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表内的关系上,而不是通过表间关系现体现的。净利润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缴纳所得税后的净经营成果。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科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本年利润等于净利润吗?净利润与未分配利润的关系是什么? 本年利润不等于净利润,本年利润的数额与净利润相同,但是概念不同,净利润是企业交税后的净额,利润的分配就是在这基础上展开的,而本年利润是个对比帐户,用来反映企业一年中收入和费用并计算企业净利润的。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它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本年利润是一个汇总类账户。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未分配利润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用途的。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关系 期末未分配2113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5261+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分配的利润(含提取得4102各项盈余1653公积、分出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的结果需要通过净利润计算得到。进行未分配利润核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未分配利润核算是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进行的。(2)未分配利润核算一般是在年度终了时进行的,年终时,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同时将本年利润分配的数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3)年末结转后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借方期末余额反映累计的未弥补亏损。拓展资料: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可按以下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用利润弥补亏损无须专门作会计分录)2、交所得税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4、提取任意盈余公积;5、分配优先股股利;6、分配普通股股利。最后剩下的就是年终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一般包括:1、检查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利润分配数额及年度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净利润它们之间的关系 简单区分:“本年利润”是一个总的核算科目,期末在该科目上核算出本年度企业的盈亏情况,贷方余额为 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净亏损。核算后,要把“本年利润”的余额结转到。合并报表中的净利润可以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吗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认为,母公司分配利润(尤其是对股东分配)是以个别报表中的净利润为基础的。但财政部、国资委2007年出台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以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基础收缴国有资本投资收益。究竟利润分配的依据是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的净利润呢?《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财政部、国资委正是根据该规定出台上述办法的。而作为国有企业,上缴国家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以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分红基础值得商榷。这是因为以合并报表为分红基础缺乏法律依据,在子公司分红不多的情况下导致母公司超分配;同时,《国有资本收益申报表》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时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加“年初未分配利润”减“提取法定公积金”在具体操作中有歧义。因为现行合并报表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仅仅是母公司本身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子公司提取的部分被抵销后体现在“未分配利润”中。执行新准则且子公司没有全额分红的情况下,母公司可扣减的盈余公积显著少于执行原会计制度的母公司,因为原制度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母公司。企业可供分配利润是不是就是净利润? 企业可供分配利润不是就是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以下顺序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根据公司法,公司所有企业应按其净利润的10%(低于上一年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非公司公司法定盈余公积金的比例可能超过净利润的10%。当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不再撤回。公司所有企业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与任意盈余公积金之间的差额是各自应计利润的基础不同。前者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后者取决于企业的权威。扩展资料1、净利润(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2、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哪一会计科目标对应 利润表中的 净利润 与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相对应,但不是完全一致的对应,在没有分红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年初数=资产负债表中未。“可分配利润”是什么,与净利润的区别是什么? 可供分配的利润企业的利润总额按照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首先要缴纳所得税;税后剩余部分的利润为可供分配的利润。接着进行利润分配。但是,这个时候存在一个问题,公司在前一年度没有把利润分配完毕,就会存在一个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从数量上来看,未分配利润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各种盈余公积和分出的利润后的余额。所以,虽然可供分配的利润都来自于净利润。但是可分配利润可能会大于年度净利润,因为上一年的未分配利润也可以用来分配。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净利润首先还是要用来弥补亏损。随后的就是可供分配的部分了。但是要先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新《公司法》貌似已经取消),剩下的才是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小结可分配利润,不清楚题主指的是可供分配的利润还是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上年度未分配利润+本年度净利润(之前有剩余的可供分配的利润)或者是可供分配的利润=本年度净利润-以往年度亏损(之前有亏损需要填补)或者是可供分配的利润=本年度净利润而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法定。

#利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企业利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