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很多人说,那是一个残忍的时代,仅长平一地,就埋葬了40余万人。
今日就让我们纸上谈兵,走进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当然,具体时间还存在着争议),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余万人。
这一战可以说是整个战国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秦国的强大我们都知道,秦国并不是没有对手,当时离他不远的赵国,绝对是能和他争高下的。
赵人尚武,虽然是分家出来的新兴国家,但照样把老大哥,齐国打得几十年抬不起头。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中后期的战国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就是秦和赵。战国四大名将,都出自这两个国家。所以,长平之战是两个两国的争霸之战。
这一战,出了一个无敌了几千年的神,和一个笑话了几千年的人。
长平之战,秦军主帅白起坑杀赵国降军四十余万。到底有没有四十万先暂且不说,但白起这杀神之名到是坐实了。
白起何许人也,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终其一生,未尝一败,被后世之人称为战神。据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考证,整个战国时期战死两百余万人,白起占了一半。当然,长平之战是他人生的巅峰,也是战神的终结,不久便被赐死杜邮。
白起如此厉害,而他的对手呢?一个初出茅庐,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在人们看来,他就是一个在桌上论兵法无敌,上了战场就纯傻逼的人,结结实实的中看不中用。可我想说,被笑话了几千年的赵括,其实是背了黑锅,失败之过,实在不应该强加于他身上。
我为何要为赵括辩解呢?
首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拥有了一支强大无比的骑兵,本就灵动,善于野战。
可是,偏偏廉颇拿他来守城,所以,战力已经毫无优势可言。当然,想以消耗来拖垮对手也不无道理,可是秦军可是以重装兵和强弩称霸天下的,即使是廉颇守城都有些力不从心,而且秦军丝毫没有撤军的意思。从而一场军队之间的碰撞,变成了国家之间的国力的消耗。
商鞅变法的后的秦国,国力绝对不是其他六国可以相比的,而且战国还得提防身后的齐国,当心腹背受敌,所以廉颇就此犯了一个战略上的错误。
十几个月下来,几十万军队如此巨大的消耗,秦国和齐国都很难受,开始吃不消了。所以,其实两国国君都想找一个机会结束这场战争。
从而,赵括被推了出来,先不说是不是秦国蛊惑,能被赵王如此器重,几十万大军尽皆交与他,本身就说明了此人的才能。而且秦王听说赵括来了,也立马将白起请了出来,可见秦国对于其重视。
再看看赵括的父亲赵奢和赵母,却始终不同意儿子上战场,各种向赵王游说。他们真的是人认为儿子无能,只会纸上谈兵么?其实不然,如果真的看不起赵括,那么怎么会让赵括有如此大的名声呢?仅仅凭秦国散步的谣言?想必,赵王还没有昏庸至此。
赵奢乃是赵国名将,曾经野战打败过秦军,他早已经看出,儿子此去,已经注定是败多胜少。
首先,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将士士气肯定不复以往。再者赵括年轻,怎能服众,况且丝毫不熟悉手下将领的特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王派他来不是守城的,需要他主动出击,可初来乍到怎比得上秦军数月的经营。天时地利人和已失,已经输了一半。
所以,赵奢夫妇此举是想救自己的儿子,再者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如若儿子战败,想必赵王也不好意思迁怒于赵家。
赵括年轻气盛,一心报国,主动出击。一来是为了给自己树立威信,二来想必赵王的耳语也逼得他不得如此。再加上秦军本就想早日决战,白起当然会逼赵括出击。
虽然被围,可赵括依旧决死一战,给秦军造成巨大的伤亡。想想后面的坑杀之举,想必也带有报复泄愤之心。长平一战之后,秦国至少也是元气大伤,从后面被其他五国进犯至函谷关下也可以看出。
当然,也许赵括的军事才能不能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相提并论,但至少他是一个英雄。
如果,战争之初,廉颇不是太过于谨慎,利用赵国骑兵灵活野战上的优势,主动出击,就算不敌,但至少可以让秦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而且还能尽可能的保存国力。就算到了后面,国力不只,败迹已现,赵王若让出上党,再割地求和,然后联合主动其他五国,想必秦军也不敢再做侵扰。
邯郸一战就是信陵君盗虎符,带兵来救,大败秦军。可是,赵王的野心,让他错误的判断了自己的实力。
所以,长平一战,实在不应该是赵括的锅啊!
创作不易,请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