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040字,读完大约需要10分钟,精彩在后面,一定要读完。
从2020年7月20日开始,我们将迎来火星探测的“高光时刻”。
7月20日清晨,阿联酋计划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国将择机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7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发射“毅力”号火星车。
各国扎堆探测火星,引发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到了火星住哪里?
很多朋友都看过科幻电影中的人类火星栖息地,有的像个可充气的塑料大棚,有的像是多个大圆球连接在一起,看上去科技感十足,挺像那么回事,但这些都是导演和编剧的想象,经不起科学的检验。
纽约的AI SpaceFactory建设公司则不然,它所设计的“玛莎”(Marsha)蛋形火星屋获得了NASA的认可,在2019年的NASA3D打印栖息地挑战赛中勇夺冠军。
玛莎蛋形屋示意图
这个“玛莎”蛋形房到底有何奥妙?且听杂谈君为您揭晓。
就地取材,3D打印
在火星上建房,就地取材和3D打印是最经济有效的做法。
3D打印建造火星房示意图
火星距离地球的最近和最远距离分别为5500万公里和4亿公里,从地球去火星,单程时间约为6-7个月,限于飞船的载重量,人类不可能把所有建筑材料都通过宇宙飞船运往火星,更别提运送后续的房屋维护材料了。
就地取材是在火星上建房的唯一、可行的做法。
AI SpaceFactory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将火星表面上的岩石压碎,与在火星上种植的玉米或甘蔗形成的生物聚合物混合并加热,由此形成一种比混凝土强度高出50%的3D打印建筑材料,这种材料还可以使住户免遭火星上的辐射和极端温度的影响。
至于说如何在火星上批量种植玉米或甘蔗,那是另外一个故事,此文不表。
蛋形外观,大有文章
AI SpaceFactory的设计人员在一开始时,也曾考虑过科幻电影中那种圆顶形状的房屋,但经过几个月的头脑风暴,他们最终确定,蛋形房屋在结构上来看是最有效的。
他们的灵感正来自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鸡蛋,你看那鸡蛋,蛋壳虽然非常薄,但依然保持着适当的强度,其外形结构也非常讨巧,可以节约大量建筑材料,堪称建造火星豪宅最好的选择。
双壳结构,平衡气压
在火星上建房,最大的挑战不是大风,而是稀薄的气压。
火星上的大气非常稀薄,大约占地球大气的2%,为了保证住户优雅地生活,蛋形房内需保持与地球上类似的气压。
如何保持蛋形房内部和外部的气压平衡,防止因气压不平衡而发生爆炸,是AI SpaceFactory公司面临的难题。
该公司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双壳设计,即在外壳的里面再造一层壳,双壳之间留出空隙。
这种设计既可以平衡内外气压,还可以起到更好的隔热效果,再加上顶部有天窗,可以导引外部光线下行,从而使得居住空间更加舒适。
玛莎火星屋的双壳设计图
想出这个点子的设计师堪称鬼才!
四层空间,功能齐备
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来了,你的未来火星豪宅,不是一层,也不是二层,而是四层,整整四层!
为什么要设计四层空间?AI SpaceFactory公司的回答是:设计以人为本。
1. 第一层空间
第一层也就是最下面这层空间,包括一个湿实验室和出舱活动准备空间。
玛莎蛋形火星屋第一层设计图
上面这张图就是玛莎火星屋第一层的设计图了,左边这是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屋专门给探测器设置了一个停靠站,右边从上往下依次是太空服、舱门、电力/数据站和边缘设计图,中间的两个区域是出舱准备间和湿实验室,下面还有个上楼的步梯。
这里的湿实验室是和干实验室相对应的说法,简单来说,湿实验室就是通过在实验室里采用分子、细胞、生理学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而干实验室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以及生物信息学方法来进行研究。
出舱准备间放在第一层也可以理解,因为这层距火星地面最近,便于进出准备。
2. 第二层空间
火星屋的二楼设有厨房和干实验室。下图中,左上方是两扇窗户,中间的区域,上半部分是厨房,下半部分是干实验室。右边还设有上下楼梯。
玛莎蛋形火星屋第二层设计图
3. 第三层空间
你们最期待的三楼来了,这里是个人生活空间,专门设计了花园、洗手间和卧室,花园在右上区域,累了烦了看看花花草草,卫生间在左侧,到了火星也得上厕所和洗澡,床和工作台在右下方。上下楼梯在图片的上部。
玛莎蛋形火星屋第三层设计图
为了给用户直观的感受,AI SpaceFactory公司还专门做了张设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层的效果:
玛莎火星屋三楼起居室设计图
4.第四层空间
在火星上长期生活,感觉孤单寂寞冷怎么办?
AI SpaceFactory公司也帮你想到了,专门设计了第四层的娱乐运动区。
玛莎蛋形火星屋第四层设计图
四楼的顶部是个天窗,外部光线可通过这个天窗照进来,上半部分是娱乐间,可以看电视打游戏,下半部分是运动间,可以锻炼身体。
最后再来看看楼梯的设计图,是不是同样科幻感十足呢?
玛莎火星屋中的上楼楼梯设计图
实话实说,看完这个获得NASA头奖的火星豪宅设计,你心动了吗?
杂谈君有点心动,但又感觉还有很大改进空间,住的问题解决了,吃饭该怎么办?
能不能再专门设计个川菜馆或者东北菜馆?让宇航员们即使到了火星,也能吃上地道家乡菜。这对号称“基建狂魔”的我国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AI SpaceFactory公司设计图,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