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打秋风 古代官员 古代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乡,靠什么生活?

2020-07-21知识14

《知否》里的“打秋风”是什么意思?有何典故? 《知否》中的著名硬核奶奶常嬷嬷,贡献了该剧开播以来最过瘾的一段戏,怒怼两朵大白莲,把小秦氏和康姨妈都怼得说不出话来。许多朋友反复回顾这段,大呼太解气,骂人能骂到观众的每个毛孔都畅快,老戏骨的演技让人称赞。常嬷嬷的这段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外加引经据典,一句“怕是来打秋风的”让康姨妈再也坐不住了,气急下要出门找常嬷嬷理论一番,直接脚下一滑上演了王大娘子同款跌倒姿势。常嬷嬷说出“打秋风”,康姨妈的面子等于直接降到了零点,好虚荣爱面子的她一定会崩溃失态。常嬷嬷正是看出了康姨妈的弱点,才吐字成刀,用打秋风的典故狠狠敲打了一下康姨妈的自尊。“打秋风”这个词在古代的话本小说中经常出现。指的是某些人借着亲戚或者朋友的关系,到人家那里去占点便宜,搜刮些财物什么的。也有的地方是指蹭便宜,蹭饭吃。总结起来就是对人家有所图,想揩点油水,占小便宜。一般都是经济条件稍差的人去经济条件稍好的亲朋故旧那里去打秋风。常嬷嬷说出康姨妈打秋风,讽刺了好几个层面。康姨妈出身王家,嫁到康家,娘家和婆家都是高门显贵的大户,理应家资丰厚,地位也不低。虽然跟侯府的门第有些差距,但到底都是汴京中的官宦人家,又自诩是小秦氏的好闺蜜,。中国古代人平时说的话都是古文吗?他们平时如何说话呢? 先回答问题:古代人平时说话不是用的文言文,而是用的民间口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流传下来的文学资料为证。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可分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撰写典籍,创作文章要讲求“信、达、雅”,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肃性,所以要用书面语言;日常交流强调通俗易懂、浅显明白,所以就要运用口头语言。古人的日常说话方式在通俗小说里面就有很多体现。我们在读《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时候就能了解到元、明、清时期人们的口语形式。下面分别截取这三部小说中的一些片段来加以分析。《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一段史进和朱武的对话:话说当时史进道:“却怎生是好?朱武等三个头领跪下答道:“哥哥,你是干净的人,休为我等连累了。大郎可把索来绑缚我三个,出去请赏,免得负累了你不好看。史进道:“如何使得。恁地时,是我赚你们来,捉你请赏,枉惹天下人笑。我若是死时,与你们同死,活时同活。你等起来,放心,别作圆便。且等我问个来历缘故情由。这段对话中的“却怎生是好”、“恁地时”、“别作圆便”这几句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原民间口语。《西游记》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谁能给我古代十首著名的长诗啊? 1、《春秋诗经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读书#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