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老年疾病白内障驱动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

2020-07-21新闻21

青光眼、白内障、老花眼及 黄斑变性等患病率随年龄提升而快速上升。引起眼部疾病的因素很多,年龄和相关疾病并发症尤甚。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类疾病也易引发眼部病理结构改变,造成眼部并发症。中老年人主要的眼部疾病包括白内障、干眼症和黄斑变性。

白内障是眼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正常的眼睛里,晶状体能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并通过调节作用看清远近物体。正常的晶状体除了有规律的透明纤维排列和无血管因素外,还依靠其特殊的、复杂的新陈代谢来维持其透明性。晶状体若发生变性和混浊,变成了不透明,以致影响视力,就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根据发病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所占比例最高。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统计,我国 60-89 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是 80%,9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达到 90%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8 年抽查人口比例及2019 年全人口数测算,白内障的患病人数预计达到 1.7 亿人。

植入人工晶状体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 35%的盲症、25%的中重度视力损伤等来自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状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流的白内障手术有 2 类: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囊外摘除术切口较大、需要缝合,是基层医院主要的手术方式。超声乳化术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需要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是我国城市地区的主要手术方式。

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白内障在基础医保保障和严查骗保情况下,整体手术市场趋于稳定,CSR 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仍然具有较强提升空间。当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每百万人口手术实施例数(CSR)超过 10000。2018 年我国 CSR 为 2262,仅为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 1/5 左右,甚至也落后于印度、越南等一般发展中国家,仅为其 1/2 水平,且距 WHO 组织设立的消除白内障致盲所必须的 CSR 阈值 3000 仍有差距。随着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积极开展和眼科服务能力的提高,我国白内障手术实施例数保持持续增长趋势,由 2012 年的 145 万例增加至 2018 年的 370 万例,CAGR 达 16.90%。2018 年下半起,由于受国家实施城镇居民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医保政策整合调过渡,以及部分省区优化支出结构影响白内障手术医保政策整合调过渡,白内障手术量增长率出现阶段性放缓,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非急诊手术影响较大。预计 2019 年、 2020 年 CSR 与 2018 年持平,2021 年之后恢复正常增长率。

根据我国白内障手术量和人工晶状体价格,同时假设 2021 年及以后带量采购政策完全推开,根据安徽省带量采购人工晶状体的降幅水平,假设带量采购全面推开后按照下降 20%的幅度测算平均价格,我国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测算如下:

人工晶体的选择具有多样性。人工晶状体是白内障手术必不可少的耗材,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材质、光学设计和附加功能。

按材质,人工晶状体可分为硬性人工晶状体和软性人工晶状体。相比于硬性人工晶状体,软性人工晶状体可在体外折叠,通过较小切口植入眼内后再自动展开。因此,手术切口小,术后患者恢复快,感染风险几率较小。

按光学设计,人工晶状体可分为单焦、散光矫正、多焦及可调节等类型。单焦人工晶状体可以改善眼睛屈光度,术后恢复正视视力。如果病人角膜存在散光,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则可以通过柱面设计矫正角膜散光,术后恢复正视视力而无需佩戴散光矫正眼镜。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使从远距到中距,再到近距的物体可以同时清晰成像于视网膜,弥补单焦人工晶状体缺少自然晶状体调节功能的缺陷,使患者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提高术后完全脱镜率。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改变有效屈光度,模拟自然眼的调节功能。附加功能包括防紫外线、滤过蓝光、增加生物相容性以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的肝素表面改性产品以及预装式设计等。

目前人工晶状体产品的主要附加功能包括防紫外线、肝素表面改性及预装式设计。通过在人工晶状体原材料中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实现对短波光线的过滤,减少紫外线对视网膜的损伤。通过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构建肝素涂层,可以增加人工晶状体产品的生物相容性,减少术后炎症反应。通过将人工晶状体预先装入推注器系统,可以简化临床应用流程,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感染风险。

人工晶体的价格根据不同的材质、设计和附加功能具有不同的选择,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款的平均价格~300 元,低端产品的平均价格~1200 元,中端产品的平均价格~3050 元,高端产品的平均价格~12000 元。

医保保障水平满足一般白内障手术需求。白内障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手术费用、药物费用、住院费用和人工晶体费用。白内障属于防盲性手术,国家重视,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药品、手术和门诊/住院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根据不同医保类型有所调整,一般自付比例在 0%-20%之间。以广州市为例,白内障采用 DRGs 付费方式,所需医疗费用归属于乙类药品和诊疗项目,自付比例调整为零,住院相关费用按照医保类型比例支付,而其中人工晶体的统筹支付最高标准限额为 1800 元/个。随着人均寿命延长、消费能力提升,白内障患者的选择开始逐渐向中高端、高端迁移,医保保障仅能满足基本人工晶体需求。

人工晶体耗材带量采购的地方试点如火如荼展开,带量采购或将带来两方面的趋势:

(1) 人工晶体的使用选择向高端演化

低端人工晶体主要是硬性材料,价格便宜,但手术创伤面较大、恢复时间较长,基本满足恢复视力需求;中端产品主要是软性材料、单焦点、搭配基础附加功能,手术创伤面小、恢复快,成像效果、聚焦效果基本满足用眼要求;高端产品主要是软性材料、多焦点、搭配更为丰富的附加功能,用眼舒适度提升,可以实现多焦点变焦,不再需要搭配近视或者远视镜使用,具有更好的远中近全程视力。从需求端来看,生活水平提升、人均寿命延长、用眼体验要求提升,患者人工晶体选择向高端进展;从供给端来看,带量采购推进,高端产品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放低身段,高端产品的可及性、可操作性从医生和患者的角度都有望得到提升。

(2)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我国人工晶状体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端市场进口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大。我国人工晶状体生产企业较少,与进口生产厂商相比研发能力较弱,现有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创新水平不足,国内人工晶状体整体技术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人工晶状体属于 III 类医疗器械,目前拥有产品批号的国产企业有包括河南宇宙(昊海生科子公司)、爱博诺德、无锡蕾明视康等 7 家,拥有 20 张左右产品注册证,并且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进口企业有包括 Abbott、Alcon (Novartis)、Carl Zeiss 等 20 多家,拥有超过 100 张产品注册证,几乎“垄断”了中高端市场。2017 年、2018 年,国内人工晶状体市场规模约为 305 万片、370 万片,其中国产品牌约占 49- 54 万片、70-75 万片,进口品牌约占 251-256 万片、295- 300 万片,人工晶状体行业仍处于进口品牌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国产化率约为 16%-18%、19%-20%,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

省级耗材带量采购陆续开展,人工晶体企业探索渗透率和市占率提升。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治疗高值耗材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集中采购办法,探索带量采购及跨省联盟采购。多个省份已经开始陆续探索,围绕骨科植入类、血管介入类和眼科介入类产品进行,安徽省、江苏省和京津冀等省份联盟先后进行了人工晶体相关带量采购。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安徽人工晶状体内有 4 家企业中标,包括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产业眼科新技术有限公司等,平均降幅达到 20.5%。从江苏省结果来看,人工晶体中标以进口为主,平均降幅为 26.89%,最大降幅为 38%。不同于药品,耗材的流通渠道环节利益留存较多、环节更为复杂。目前的降价幅度预计尚未影响到生产企业出厂价,甚至通过改变层层经销商进行医院单独采购谈判、进院、营销等环节,出厂价还有可能有一定程度提升。对于有能力中标的龙头企业来说“以价换量”,甚至在降价不充分的情况下,“量价齐升”的逻辑是成立的。

白内障患病人群预计达到 1.7 亿,术式方法进入较为成熟阶段,但随着消费升级、用眼要求提升,人工晶体的选择趋于高端化。省级、国家级人工晶体带量采购拉开,适当降价有利于提升高端人工晶体渗透率,同时带动国产替代进程。

#五官疾病#白内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