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植物组织培养营养液配方 谁有一些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配方?

2020-07-21知识16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培养基是什么?营养液是什么? 培养基有许多种类,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培养部位及不同的培养目的需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基的产生最早是Sacks(1680)和Knop(1681),他们对绿色植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植物从土中主要是吸收无机盐营养,设计出了.植物组织培养中使用什么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到的培养基为固体。固体培养基中所含成份:无机营养元素包括N、P、K、Ca、Mg、S和微量元素Fe、B、Mn、Cu、Zn、Mo、Cl、I等;有机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蔗糖、果糖、葡萄糖)、氨基酸及其酰胺类(如甘氨酸、天门冬酰胺等),为植物提供碳、氢、氧、氮等必要元素;生理活性物质包括维生素(B1、B6)、尼克酸、肌醇、单核苷酸及其碱基(如腺嘌呤等)。(1)下面是一培养液的配方表:下列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比较适合该营养液? 答案:解析:(1)D 烂根和萎焉 通入空气和及时更换培养液;(2)①基因(遗传物质)代谢产物 ATP;②配制培养基时,营养要协调(3分);(3)不一样 人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的编码区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基因是不连续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基因的编码区没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基因是连续的(3分)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包括哪些主要成分 植物组织2113培养培养基包括:糖类多种无机盐类微量元素5261氨基酸、酰胺、嘌4102呤维生素生长素。此外,有些培养基1653还可添加天然的汁液,如椰子汁、酵母提取液、水解酪蛋白、麦芽浸出液等,培养基中如加入0.5~1%的琼脂即为静止培养的固体培养基,否则为悬浮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不同植物材料常需要改变配方,如维持生长和诱导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培养基配方就不同,因此配方的种类很多,目前以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配方为最常用的一种基本培养基,它利于一般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快速生长。在进行组织培养研究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培养植物的种类来确定培养基的组成,除营养、诱导作用外还应当注意离子平衡和毒性问题,如水一般都采用重蒸馏水,无机盐类一般都需用化学纯的药品.有知道养花营养液的成分吗? 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1.无机营养物无机营养物主要由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组成,大量元素中,氮源通常有硝态氮或铵态氮,但在培养基中用硝态氮的较多,也有将硝态氮和铵态氮混合使用的。磷和硫则常用磷酸盐和硫酸盐来提供。钾是培养基中主要的阳离子,在近代的培养基中,其数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而钙、钠、镁的需要则较少。培养基所需的钠和氯化物,由钙盐、磷酸盐或微量营养物提供。微量元素包括碘、锰、锌、钼、铜、钴和铁。培养基中的铁离子,大多以螯合铁的形式存在,即FeSO4与Na2—EDTA(螯合剂)的混合。2.碳源培养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它们的光合作用较弱。因此,需要在培养基中附加一些碳水化合物以供需要。培养基中的碳水化合物通常是蔗糖。蔗糖除作为培养基内的碳源和能源外,对维持培养基的渗透压也起重要作用。3.维生素在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常有利于外植体的发育。培养基中的维生素属于B族维生素,其中效果最佳的有维生素B1、维生素B6、生物素、泛酸钙和肌醇等。4.有机附加物包括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附加物。最常用的有酪朊水解物、酵母。植物组织培养(白车轴草)的培养基配方(急) 直接用ms培养基就好。大量元素 硝酸钾 KNO3 101.11 1900硝酸铵 NH4NO3 80.04 1630磷酸二氢钾 KH2PO4 136.09 170硫酸镁 MgSO4.7H2O 246.47 370氯化钙 CaCl2.2H2O 147.02 440微量元素 碘化钾 KI 166.01 0.83硼酸 H3BO3 61.83 6.2硫酸锰 MnSO4.4H2O 223.01 22.3硫酸锌 ZnSO4.7 H2O 287.54 8.6钼酸钠 Na2MoO4.2 H2O 241.95 0.25硫酸铜 CuSO4.5 H2O 249.68 0.025氯化钴 CoCl2.62 237.93 0.025铁盐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Na2.EDTA 372.25 37.3硫酸亚铁 FeSO24.7H2O 278.03 27.8有机成分 肌醇 100甘氨酸 2盐酸硫胺素 VB1 0.1盐酸吡哆醇 VB6 0.5烟酸 VB5或VPP 0.5蔗糖 sucrose 342.31 30g/L琼脂 agar 7 g/L植物的营养液怎制调制?简单点.希望不会太难,本人手工不太好 一瓶盖营养液兑500毫升清水,也就是一瓶饮料的样子 氮磷钾费都有才行 刚看过饭就可以看 甲方换个风格交话费。

#固体培养基#植物#pda培养基#植物组织培养#维生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