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罗永华:把“家”搬进大山来扶贫

2020-10-23新闻9

10月中下旬,永兴县大布江乡早晨的气温已经到了10度以下,罗永华6点起床洗漱后开始将今日的工作在记事本上列清楚——自2017年来到大布江乡扶贫后他就保持着这样的工作习惯,早上列工作计划,晚上写工作总结,3年多时间记录了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

7点多罗永华前往江头村里唯一的小学,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们入学,“孩子们心性还不定,以前经常有迟到旷课的情况出现,罗主任得知后每天风雨无阻的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们上学,他比我们老师还清楚哪家的孩子没来,哪家的孩子迟到,谁来了没带书包,”江头村小学的朱老师对罗永华非常佩服,“罗主任摸清情况后就挨个去家访,督促孩子们上学,现在孩子们早上到课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了。”

扶贫先扶志

罗永华成为一名扶贫干部前,已经是有30多年工作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他做过小学老师,也做过初中班主任、教导主任和学校的校长。2017年他主动请缨来到永兴县大布江乡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先后担任东坑村、江头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在梳理当地扶贫工作时,他首先关注的是当地学校教学情况和适龄儿童入学问题。

经过走访,罗永华很快摸清了村子里的情况。当地驻村小学教师已辞职南下几个月,眼看暑假马上就要结束,村子里11名适龄儿童面临着辍学在家的状况。罗永华一边协调县里指派教师,一边给自己远房亲戚做动员工作,请来了已退休在家的王庆方老师前来支教,在县里的老师还未到岗前,罗永华自己也担任起小学教员,保证孩子们有学上,不间断学习知识。

罗永华创办的“阳光辅导站”逐渐吸引了数名大学生前来辅导支教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是罗永华一直以来秉持的扶贫理念。在顺利解决乡村教师问题后,他翻遍了自己的通讯录,“那些日子一直在打电话,给以前的同事和朋友介绍村子里的情况,”罗永华笑着说,“最终协调了深圳一家公司前来捐款捐物,为村子里的学校添置了图书角、多媒体教室以及操场体育器材。”

曾杰是江头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宝贝的就是自己和几个小伙伴在村外一棵树上用绳子和硬纸板做的简易秋千。村子里唯一的学校地方不大,圈不住孩子们跳跃的心。但这种情况在学校的图书角、多媒体教室和操场焕然一新后就发生了变化,“孩子们愿意来上学了,上课学习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手段、新的绘本以及体育课用到崭新的器材都是令孩子们欢欣鼓舞的,放学后很多孩子留下来接着看绘本,在学校完成作业再回家。”罗永华对孩子们的变化很是骄傲。

在着手解决孩子们教育问题的同时,罗永华也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和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大布江乡境内群山起伏,多雨少旱,小学地势较高,唯一到小学门口的是条土路,雨季来临,路上全是泥浆,孩子们上学经常裹着一腿泥,小一点的孩子还会摔跤受伤,罗永华自掏腰包将这条路修成了水泥路,并让学校老师叮嘱孩子不要在路上追逐打闹以免受伤。

村子里的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假期的监管也是罗永华关注的重点问题。“我摸排情况时了解到很多孩子假期无心学习,好不容易在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一到假期就懈怠,再加上村子里水塘河流也多,暑假很多孩子都去耍水少有大人监护,这些都是安全隐患。”罗永华下定决心解决这一问题,在驻村自租房里开办了免费的“阳光辅导站”,不仅有补课内容,还带着孩子们排练文艺节目,学习课外知识,拓展孩子们的眼界。当孩子们在电视上看到《湖南新闻联播》播出了自己的节目,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欣喜若狂,参与罗永华组织的各类辅导与活动的意愿更加高昂。

完善基础设施 带领全村脱贫致富

到大布江乡做一名扶贫干部本不在罗永华的计划之中。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的罗永华原本打算这一辈子都在学校教书育人,但原本派驻大布江乡的扶贫干部家中出了变故,上级号召大家报名,罗永布没来得及与家人商量就报名扶贫。

虽然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罗永布到了东坑村还是大吃一惊。在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时,他看到村子里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做饭,用一小块肥肉在铁锅里滑一滑有了油花就接着放水炖青菜吃,后来他了解到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已经去世,儿媳多年前改嫁,只剩十岁大的孙子相依为命。“当时深刻的认识到自己肩头的任务很重,我干的好,村子里人们的生活就能有改善,干不好活该被骂。”罗永华的话说的很朴素,工作却很扎实,走访完村子后,罗永华带着村领导们把全村的情况分类,重点贫困户和伤残人士等需要特殊关注,教育、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等多个方面都亟需提升。

刚刚上任的罗永华用脚步丈量了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村子里卫生用水的条件不好,罗永华发现大家还是挑着水桶到村子里的水管接水,一则村子里老人孩子多,挑水吃水不方便,二则由于没有沉淀设备,遇到雨季,水管里涌出的都是浑浊带着土石的水,不利于村民们的健康。罗永华协调乡镇给村子提升饮用水设置,建造过滤水池设施,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实现自来水入户,帮助村子里的人实现饮用水安全。

此外,针对村子里基础设施差的现象,罗永华带领全村实施危房改造,入住新房,并且新修入组公路9条,打通了跨县、跨乡公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饮上安全自来水,老百姓全部住上安全房,网络全覆盖。

在带领村子致富的思路上,罗永华一直紧跟市场思路。随着消费升级,富硒优质稻更受消费者亲睐,价格是普通水稻的3倍。罗永华带着村干部向贫苦户积极推广种植富硒优质稻,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他组织村里致富带头人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农户参与售卖,并发挥资源优势寻找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种、销”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贫困户们吃下了“定心丸”,有了盼头,纷纷投入到种植富硒稻的队伍中来。江头村共有80余户贫困户种植富硒优质稻超过300亩,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15万公斤,产值达200万元,人均增收6000余元。

把“家”搬进了大山

罗永华扶贫工作一开始不被家人接受,妻子反对情绪尤其强烈:家里小孩子刚刚一岁,她还经营着两间小店铺,家里的日子过的平坦顺意,为何要去大山里扶贫?

罗永华安抚了妻子和家人的情绪,只身到了大布江乡。扶贫工作千头万绪,罗永华的脚步遍布全村,经常吃不上饭,回到宿舍凑合一顿就过去了,一个月下来瘦了8斤,罗永华的妻子心疼的不行,带着一岁多的孩子陪着罗永华住了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里,罗永华的妻子不仅照顾了他的衣食起居,还帮着罗永华做村里人的思想工作,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一岁多的孩子也与村里的小孩子们玩的十分开心。罗永华萌生了让妻子留下一起扶贫的念头,但这意味着让妻子放弃两间经营状况很好的店铺,他犹豫了好几天,一直没说出口,反而是妻子先开口提出可以留下来一起做扶贫工作。罗永华十分感动,也自觉愧对妻子和家人。

“刚开始来做扶贫工作时,家人不理解,其实村民也不理解,”罗永华回忆,“村民们私下也在说一个教书的能怎么扶贫。”但罗永华心里有谱,按照规划踏踏实实走访,抓住痛点解决问题为村子和学校带来实实在在改变,村民们感受到改变又看到罗永华的妻子和孩子也在村子里生活下来,就知道这个“教书的”是扎扎实实的要做一番工作助力村子脱贫。

四年来,罗永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围绕“一超过、二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2017年,帮扶68名贫困户实现脱贫愿望,180名贫困户实现危房改造,入住新房;2018年,帮扶88名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愿望,116人搬入新房,1628人饮上安全水,拓宽入村公路6千米;2019年,帮扶69名贫困户如愿脱贫,新修入组公路5条,打通了跨县、跨乡公路各一条,道路拓宽6千余米;2020年,新修通组公路4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饮上安全自来水,老百姓全部住上安全房,网络全覆盖,今年将实现全村脱贫。

提及未来规划,罗永华的愿望十分朴素:2020年全国脱贫后,他将继续致力于提升村子里的人居环境,而对于小家庭,他则希望能在工作之余多多陪伴家人,“老母亲已经80多岁,我这几年几乎没有在她身边尽孝,希望未来几年能多多陪伴老人家。”(光明网记者 钟蕾蕾)

来源: 光明网

#扶贫#留守儿童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