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龄仅29周的早产儿毛毛(化名)。从出生体重不足两斤,没有呼吸生命垂危,到恢复健康,平安出院,医护人员们通过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为毛毛搭建了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
据悉,刘女士身孕7个多月时出现早产先兆,家人紧急将其送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不料在半路上,就急产下了毛毛。刚出生的毛毛体重仅930克,没有哭声,情况十分危急。紧急被送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医护人员立即清理患儿呼吸道、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气囊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并使用呼吸机支持治疗维持生命,在医护人员精心的呵护下毛毛生命体征逐渐恢复。
由于毛毛是超低体重早产儿,身体发育极不成熟,抵抗力非常差,而对营养需求又很高,普通的喂养无法满足他生长发育及治疗时的热量需要,因而要为毛毛实施肠外营养,也就是静脉输注高营养药物。而毛毛未发育成熟的外周血管根本不能承受静脉高营养药物的刺激,只能为他进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
据儿科护士长张君丽介绍,新生儿PICC是一种特殊的静脉置管,它是从患者上臂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使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的导管。它能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体重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相较传统的留置针对新生儿而言,更加安全、并发症率低,还能大大减少重复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损伤和痛苦,避免药物外渗、保留时间长等优点。
但是,置管对技术要求很高,尤其是面对外周静脉仅有小号绣花针针鼻儿大小的新生儿。而对于超低体重早产儿毛毛来说,PICC更是难到了极致,操作时护士的任何一个微小的抖动都会导致操作失败。
在给毛毛置入PICC导管后,虽然精准的置管给毛毛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是后期管路的维护安全才是毛毛生命旅途的坚强助推力。由于早产儿血管的纤细,置入的PICC导管都更为细软,医护人员们便开始定时给导管更换贴膜、接头、冲洗管道等精细化护理,每一步操作都像是在进行微雕。通过PICC技术的应用,经过40天的治疗,毛毛体重由2斤增至了4斤,各项生命体征也稳定下来,最终毛毛家长带着他满意的康复出院了。
为提高危重儿及早产儿的救治率,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断提升新生儿救治的医疗及护理技术水平,该科开展的“新生儿PICC置管术”已近十年,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重症新生儿临床救治搭建了一条重要的生命支持通道,深受患儿家属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