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尿蛋白稍高点不碍事!执着于尿蛋白正常反而有害
有部分幸运的肾病朋友,尿蛋白已经降到了安全范围内,却仍要再降,不到正常值不罢休。这种思想没有意义,甚至可能带来危害。
世界上真的有“健康人”?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说:健康是躯体、精神和社会幸福的一种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什么意思?不仅是完美状态,而且还要达到身体、精神、社会幸福的三重完美状态。可是人无完人,按这个标准来说,世界上没有完美健康的人,你我皆有病。
不说精神世界,只说肉体,简单做一下健康自测:
1. 你最近身上有劲吗?
2. 睡觉出汗吗?
3. 怕冷、怕热吗?
4. 舌苔发黄吗?
5. 每天排便准时吗?
…………
等等。
几个简单问题下来,没几个人是健康的。
大街上捞几个所谓的健康人,全身体检套餐来一套,总有个别指标是异常的。
普通人尚且不必苛求完全健康,咱们肾友更加不必强求,要注重的应该是“达标”。
尿蛋白降到多少是“达标”?
每种肾病的尿蛋白控制目标不同,就以最常见的肾病——IgA肾病为例,控制目标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以下。
为什么定为0.5g?而不是0.3g、0.7g?
我们来看2011年《肾脏与透析肾移植杂志》发表的、1126例中国汉族IgA肾病患者的跟踪数据,不同的尿蛋白水平,在20年后,会出现什么结果:
看图上的三条线,20年后:
1.尿蛋白高于1g的患者中,没有进入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还在坚挺着的患者,仅剩下了约30%;
2.尿蛋白在0.5-1g之间的患者,还有约80%;
3.而尿蛋白低于0.5g的患者,则几乎全员齐整地没有进入肾衰竭期。
(一旦进入肾衰竭期,尿毒症的到来是注定的,或早或晚,只能延缓;而没有进入肾衰竭期,那还有救)
所以,大部分的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降到0.5g以下就够了。
若在进行充分的治疗后,再继续往下降,或是要加大药物剂量,或是要增加药物种类。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尿蛋白能不能继续降下去尚且不确定,即使尿蛋白降到恢复正常了(0.15g以下),获益也不明显,反而药物副作用增加更明显。
尿蛋白阴性、0.15g这些正常标准制定出来,是让正常人进行肾病筛查时看的,不是让肾病患者看的。
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降到了正常是好事吗?当然是好事;但只要能达标,就已经足够好了。
而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疾病,不必要求一定要降到0.5g以下。部分难治性患者,尿蛋白能降低50%就是成功的。
在正规的医学文献中,从来不会出现“转阴”、“恢复正常”这些词,没有指导意义,反而容易把肾脏病学发展带入歧途。行业内人士在正式场合老说这些词会被人笑话的,咱们肾友也没必要太执着于转阴、降到0.15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