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商务扶贫故事汇|产业扶贫:一元 一园 一愿

2020-10-23新闻44

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商务部以加强产销对接为抓手,发挥大型农产品流通主体作用,积极拓展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营销渠道,帮助融入国内市场的大循环,助力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多次举办大型产销对接扶贫会,搭建产销双方合作平台,探索产销对接小分队式“六步工作法”,赴10个省份2 个地市开展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系列活动,覆盖“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累计带动意向交易金额80亿元。

扶贫产业要发展,畅通销路是关键。商务部门不断推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畅通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的全流通链条,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帮助把扶贫产业发展成果切实转变为脱贫收入。从实践效果来看,在大型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引领下,建立了资本、技术、信息、土地、劳动力的利益联结,依托乡村资源加速了种植、加工、流通、消费业态循环,激发了贫困人口主动脱贫的积极性,强化了共赢互利的合作关系,为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和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元 一园 一愿

小区超市里的

扶贫农产品“一元专区”

在贵阳某小区的惠民超市,不少顾客正在选购佛手瓜。这些佛手瓜个个色泽鲜绿,个大饱满,与铁头甘蓝、洋葱一同摆放在“一元蔬菜专区”。

惠民超市的“一元蔬菜专区”

“我们超市是惠民生鲜超市,是市里‘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每天出售三种每斤不超过一元钱的蔬菜。”超市店长介绍说。

“这个佛手瓜是从省内的蔬菜生产基地直采配送的,从基地到餐桌价格相差不到 5 毛钱。前些年市场上绝不会有这个价格,那时农产品从产地到市民的餐桌,要经过很多环节。”贵阳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要目标,不断探索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通过‘超市+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步建立起广泛利益链接和产销对接机制,畅通农产品终端销售渠道。”

2019年,贵州省通过154家惠民生鲜超市设置的扶贫农产品专区,共销售蔬菜5.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4.23亿元,带动贫困户3.2万余人增收2.8亿元以上。

农产品物流园里的

扶贫专区免费档口

凌晨两点,笼罩在夜色中的扎佐镇显得安详而宁静。在城镇一隅的农产品物流园扶贫专区,摆满了莲藕、菠菜、莲花白、萝卜、莴笋、豆角、小瓜……当地的应季蔬菜散发着大城市里买不到的“鲜”味。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

“这是贵阳商务局组织搭建的全省第一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物流园秉承‘公益微利’原则,承担‘菜篮子’商品的保供稳价功能,专门划出2.2万平方米作为扶贫专区。专区为全省88个县市设立单独的免费销售档口,通过这些档口,各县蔬菜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可直达我市惠民生鲜超市和大型超市,也可以销往外地。大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利蔬菜种植户,带动贫困户增收。”

享受物流园扶贫档口优惠政策的

金沙县吴老板

问起物流园发挥的作用,来自毕节市金沙县的吴老板带着贵州人特有的干练和泼辣,连珠炮式地说道:“物流园扶贫专区的档口不收租金,这个好啊!我们能多赚点,也能让利给村里的贫困户。”

“物流园今年举办了好几场大型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我结识了不少新客户,拓宽了市场渠道。今年我这里卖出的辣椒、茄子、豇豆有280多吨。”吴老板一边在档口忙活,一边介绍说,“我们现在主要搞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品种,给县里的农业合作社下订单,提供种子,种植的产品由我们按约定的价格收购。今年销售情况不错,能让我联系的500多农户、100多贫困户多赚点。”

物流园还新建冷库,支持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冷链仓储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生鲜分拣配送中心和中央大厨房等一批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贵阳某农业集团的副总经理指着冷库骄傲地说:“有了冷链保鲜,方便了流通运输,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大大提高,助力脱贫攻坚更有信心了!”

订单农业生产基地里的

“产业农人”

早上7点,红枫湖镇骆家桥村的村民们纷纷骑着电动车, 来到当地的农投蔬菜基地上班。大家秩序井然地签到、打卡, 轻车熟路地走进大棚,给刚刚栽种的黄瓜苗修剪整枝、吊绳绑蔓,十几天后,这里的黄瓜就可以采摘了。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一手拿着土地租金、一手赚着工资的“农业产业工人”。

“过去我们信息不通,不了解市场需求,种植的蔬菜、水果卖不出去,有的年份丰收了也卖不上好价钱。”村党支部书记说,“基地建成后,蔬菜种植前就确定了销路, 再也不用担心蔬菜烂在地里了。”

红枫湖骆家桥村的村民

在蔬菜基地的大棚内为黄瓜苗吊绳绑蔓

朱习英曾是骆家桥村二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家中老大,朱习英不仅要帮父母承担6个弟妹生活学习的费用,还要照顾因交通事故瘫痪的丈夫,抚养两个孩子。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还欠了三万多元医药费没还清。

建档立卡贫困户朱习英

介绍家里的收入情况

如今看到满面笑容的朱大姐,很难想象她是如何熬过那段苦日子的。“扶贫政策好。每年我家靠流转土地和固定分红就有6000元的收入,每天我在蔬菜基地工作还有100元收入,现在家里已经完全脱贫了。”

谈到现在,朱大姐开心地笑了:“去年村里捐助了一辆电动轮椅,老伴儿高兴坏了,只要天气好,每天都要出门转转,还编了几句唱词呢,‘我家住在骆家桥,党员干部点子高,土地流转建大棚,村口大棚来打工,家家户户赚钱忙……’”

“现在物流园扶贫专区合作的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几百个,种植面积20多万亩,带动就业人口2.5万人,其 中贫困人口一万多人。”贵阳某农业集团的副总经理说道,“2019 年,生产基地所在的35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40万元,帮助633户190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2020年1至7月已向这些村集体分红239万元,劳务分红7012.4万元。”

贵阳市推动形成利益联结贫困农户、流通联结市场主体、销售联结市民群众的供应链链条,建立起“农产品基地+加工+一级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终端零售市场”的农商一体产业链,形成以种植基地为基础,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终端生鲜门店、超市和社区直销网点为市场触角的农产品生产流通网络,补齐农产品商品化流通过程中的短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为农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让农民致富,让贫困户脱贫,巩固了脱贫效果。

来源:商务部扶贫办(财务司 )、研究院

编辑: 李晨曦#农产品#扶贫#流通收藏

惠民超市的“一元蔬菜专区”

“我们超市是惠民生鲜超市,是市里‘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每天出售三种每斤不超过一元钱的蔬菜。”超市店长介绍说。

“这个佛手瓜是从省内的蔬菜生产基地直采配送的,从基地到餐桌价格相差不到 5 毛钱。前些年市场上绝不会有这个价格,那时农产品从产地到市民的餐桌,要经过很多环节。”贵阳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重要目标,不断探索新的农产品销售模式,通过‘超市+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步建立起广泛利益链接和产销对接机制,畅通农产品终端销售渠道。”

2019年,贵州省通过154家惠民生鲜超市设置的扶贫农产品专区,共销售蔬菜5.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 4.23亿元,带动贫困户3.2万余人增收2.8亿元以上。

农产品物流园里的

扶贫专区免费档口

凌晨两点,笼罩在夜色中的扎佐镇显得安详而宁静。在城镇一隅的农产品物流园扶贫专区,摆满了莲藕、菠菜、莲花白、萝卜、莴笋、豆角、小瓜……当地的应季蔬菜散发着大城市里买不到的“鲜”味。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

“这是贵阳商务局组织搭建的全省第一个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市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物流园秉承‘公益微利’原则,承担‘菜篮子’商品的保供稳价功能,专门划出2.2万平方米作为扶贫专区。专区为全省88个县市设立单独的免费销售档口,通过这些档口,各县蔬菜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可直达我市惠民生鲜超市和大型超市,也可以销往外地。大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利蔬菜种植户,带动贫困户增收。”

享受物流园扶贫档口优惠政策的

金沙县吴老板

问起物流园发挥的作用,来自毕节市金沙县的吴老板带着贵州人特有的干练和泼辣,连珠炮式地说道:“物流园扶贫专区的档口不收租金,这个好啊!我们能多赚点,也能让利给村里的贫困户。”

“物流园今年举办了好几场大型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我结识了不少新客户,拓宽了市场渠道。今年我这里卖出的辣椒、茄子、豇豆有280多吨。”吴老板一边在档口忙活,一边介绍说,“我们现在主要搞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品种,给县里的农业合作社下订单,提供种子,种植的产品由我们按约定的价格收购。今年销售情况不错,能让我联系的500多农户、100多贫困户多赚点。”

物流园还新建冷库,支持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冷链仓储配送中心、生鲜配送中心、生鲜分拣配送中心和中央大厨房等一批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贵阳某农业集团的副总经理指着冷库骄傲地说:“有了冷链保鲜,方便了流通运输,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大大提高,助力脱贫攻坚更有信心了!”

订单农业生产基地里的

“产业农人”

早上7点,红枫湖镇骆家桥村的村民们纷纷骑着电动车, 来到当地的农投蔬菜基地上班。大家秩序井然地签到、打卡, 轻车熟路地走进大棚,给刚刚栽种的黄瓜苗修剪整枝、吊绳绑蔓,十几天后,这里的黄瓜就可以采摘了。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一手拿着土地租金、一手赚着工资的“农业产业工人”。

“过去我们信息不通,不了解市场需求,种植的蔬菜、水果卖不出去,有的年份丰收了也卖不上好价钱。”村党支部书记说,“基地建成后,蔬菜种植前就确定了销路, 再也不用担心蔬菜烂在地里了。”

红枫湖骆家桥村的村民

在蔬菜基地的大棚内为黄瓜苗吊绳绑蔓

朱习英曾是骆家桥村二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家中老大,朱习英不仅要帮父母承担6个弟妹生活学习的费用,还要照顾因交通事故瘫痪的丈夫,抚养两个孩子。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还欠了三万多元医药费没还清。

建档立卡贫困户朱习英

介绍家里的收入情况

如今看到满面笑容的朱大姐,很难想象她是如何熬过那段苦日子的。“扶贫政策好。每年我家靠流转土地和固定分红就有6000元的收入,每天我在蔬菜基地工作还有100元收入,现在家里已经完全脱贫了。”

谈到现在,朱大姐开心地笑了:“去年村里捐助了一辆电动轮椅,老伴儿高兴坏了,只要天气好,每天都要出门转转,还编了几句唱词呢,‘我家住在骆家桥,党员干部点子高,土地流转建大棚,村口大棚来打工,家家户户赚钱忙……’”

“现在物流园扶贫专区合作的全省农产品生产基地有几百个,种植面积20多万亩,带动就业人口2.5万人,其 中贫困人口一万多人。”贵阳某农业集团的副总经理说道,“2019 年,生产基地所在的35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40万元,帮助633户190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2020年1至7月已向这些村集体分红239万元,劳务分红7012.4万元。”

贵阳市推动形成利益联结贫困农户、流通联结市场主体、销售联结市民群众的供应链链条,建立起“农产品基地+加工+一级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终端零售市场”的农商一体产业链,形成以种植基地为基础,以大型批发市场为中心,终端生鲜门店、超市和社区直销网点为市场触角的农产品生产流通网络,补齐农产品商品化流通过程中的短版,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为农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让农民致富,让贫困户脱贫,巩固了脱贫效果。

来源:商务部扶贫办(财务司 )、研究院

编辑: 李晨曦

#扶贫#交通事故#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