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拼搏奋斗永恒不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水乡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如期实现,向乡村振兴进发的步伐更铿锵有力。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挎包书记”唐德龙带领三都县中和镇板告村立足文化优势,紧紧抓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现代化两大发展方向,创新“141”模式,即党建 四类经济(“指尖”经济、“庭院”经济、“旅游”经济、“网络”经济) 基层治理。抢抓发展机遇,补齐了短板,做优了长板,撕下了脱贫落后的标签,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新路,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党建引领促发展,决胜脱贫攻坚
“雁飞千里考头雁”,无论是决战脱贫攻坚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党支部,“挎包书记”唐德龙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落实室内“七有三通”和室外有“六要”标准,完善“三册四本五表六台账”,成立了片区党支部,选举产生支部班子,划分4个党小组,细化村组职责,制定18项管理制度,重新布置了支部活动场所,规范开展“三会一课”,有计划地培养后备干部,支部班子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发展“指尖”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马尾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千年历史,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和流动的“浮雕”,尺寸之间尽显水族同胞聪明才智和精湛绝技,不仅延伸了马背文化,而且还创造独特的“指尖经济”。2006年,板告村板鸟一组宋水仙开办了全国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第一个把水族马尾绣变成了商品,“指尖”经济由此起步。近年来,板告村乘脱贫攻坚东风,以马尾绣、水族服饰等为载体,采取“致富带头人 绣娘”模式,把板告村周边地区妇女培养成“绣娘”,带领群众发展“指尖经济”,带动群众创业就业、脱贫致富。目前,板告村有9家马尾绣公司,著名的有宋水仙、韦桃花、潘小艾、潘正永等的公司,绣娘400余人,年营业收入过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就是时尚的。板告村的马尾绣产品已经远销往海内外,受到广泛好评。2015年,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曾经私人订制过2个马尾绣的包,3万元每个。板告水族马尾绣,不但走出山村、走向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发展“指尖”经济,传承和弘扬了水族文化,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实现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唐德龙说。
发展“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发展“庭院”经济,是三都县委、县政府探索走出的、得到国务院认可的扶贫致富新路。按照县里“村社合一”和发展“庭院”经济的安排部署,“挎包书记”唐德龙推动成立了“193”合作社(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 9个分社和行业协会 3个子社),实施“党建 ”模式,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产业发展。去年以来,板告村以“庭院”经济为抓手,建立项目库,种植板蓝根380亩,种植砂糖橘170亩、稻田养鱼206亩、调减玉米种植油菜600亩、建成1个马尾绣体验基地、2个传习所和3家手工作坊。在板鸟寨利用拆除旧房宅基地和房前屋后闲置地种植种植葫芦20亩、蔬菜30亩和高标准养鱼80亩、养鸭7000只,目前正在建设弄玉山塘和500亩油茶基地。为庭院经济建设,我们筹资修生产路12公里,硬化路生产路2.6公里,寨内硬化5450平方米。为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我们与农商行召开座谈会,协调放款196户共1700万元,重新开启特惠贷通道,鼓励群众发展种养殖业增收致富。发展“七小”庭院经济,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得到了群众真心拥护,群众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发展“旅游”经济,衔接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的路径选择,对于繁荣农村产业、美化人居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具有重要意义。板告村作为水族文化中心村,紧领雪花湖马尾绣小镇、仙人桥-雪花河流域景区,有得天独后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发展“旅游”经济是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板告村作为民族文化旅游村寨,虽然经历了并村变迁,但现在网报仍然达到8370篇次,神秘的水族文化深深的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近年来,位于板鸟寨的水族家庭博物馆成为扬名海外的靓丽名片,水族的马背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田园风光成为主要吸睛点,法国、日本等10个国家游客慕名来村参观,华东师大、贵州民大等数所高校将板告作为教学基地,年接待游客达8000余人次。非遗产品马尾绣、牛角雕、骨雕、葫芦雕、水书竹签画等受到旅游青睐,高兴而来,满载而归,吃喝玩乐让乡亲们钱包逐渐的鼓了起来。著名国际影视明星成龙收藏了板告村的牛角雕。在一次博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现场参观水族工艺品,并与板告村水族博物馆馆长韦家贵亲切交谈。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旅游”经济带动下,板告村现有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韦桃花、宋水仙)、5名省级非遗传承人(韦家贵、韦家贤等)、7名高级工艺师(潘小艾、吴秀芝等),市县级传承人和初级、中级职称数十人。“为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我们成立了文化旅游合作社,编制了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规划,申报乡村旅游示范村寨,“旅游”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唐德龙如是说。
发展“网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
电商的兴起,为板告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18年底,板告村就开始做电商销售,设有1个电商服务站,齐备全套专业设备,明确专员及服务场所。2019年以来,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实现各类产品线上下单5万余单,销售额1000余万元,有效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以来,受全球遇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销售尤其受到消费者欢迎,我们抓住“网络”经济发展窗口期,加大电商培训力度,发动9家公司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将马尾绣、牛角雕、葫芦雕等民族产品卖向了全世界”唐德龙向记者介绍到。
加强基层治理,巩固发展成果
后脱贫攻坚时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基层治理,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做好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在“挎包书记”唐德龙带领下,板告村加快了体制机制建设,成立组管委,配置了办公用房,公推直选5名组长,明确了村组职责分工,制修订村规民约、寨规公约等。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文化旅游村寨打造为抓手,加强了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了红白喜事协会,修建了候风亭,设立了家规家训碑,绘制了文化墙,遴选出先进人物,评出十类示范户,不断振兴水族文化。按照“六看法”要求,狠抓环境卫生整治,通过建立基金、制定公约、设置特岗、聘请人员、治理排污、配发设施、划分范围、责任到户、监督检查等方式,努力消除“视觉贫困”。制定饮水管护制度,选聘了水管员,开展岗前培训,强化了安全用水知识宣传,水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村党务村务社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断规范,加快推进党支部领导下的“三治”融合模式。
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如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幅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版“水乡新画卷”跃然纸上。 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下一步,水乡人们将继续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文/图 马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