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回忆:童年时代,霜降节气的那些有趣的事儿

2020-10-23新闻14

霜降节气,天降白霜吗?头条选图

(作家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职称,曾在长白山区从事教育工作20年,后从事林区新闻工作和文化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集、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本200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题材的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发表网络文章1000多篇。)

作家王天祥在冰天雪地中。

明天,2020年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七,霜降的节气。童年时一些过霜降节的趣事儿,便不由自主地涌向心头。★满肚子故事的姥姥,不知白霜不是天上降的。

俗话说,白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老百姓普遍认为,霜降,就是天上降霜。

霜染红叶。头条选图

小时候,我曾问过姥姥:地上闪着寒光的白霜,是天上像下雨下雪那样降下来的吗?姥姥说:我活了五六十年,只见过天上下雨,下雪,还真没有见过天上下霜。

我又问,人们都是早上看到地面、草叶、还有别的东西上面有一层白霜,是不是老天爷专门在人们睡觉的时候,才开始下霜呀?

姥姥没读过书,虽然满肚子的故事像她的头发一样多,但对于这些天文天象的知识,却知之不多。所以她只能摇摇头说,等你长大了,念书多了,自己解释去吧。但我知道,姥姥肯定是默认了霜是天上降下来的,要不,她一定能回答我“霜是哪里来的”?

霜叶红于二月花。头条选图

几十年后,我遇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气象学女博士秋分,说起霜降节气,她才告诉我,霜降是农历节气名,不是这个节气要降霜,而是到了这个节气,秋天结束,冬天要来了,天气由凉转冷了。再说,霜降绝不是降霜。霜是地上生的——地上蒸发的湿气遇到夜晚降至地面的冷空气,才凝结为霜的。我恍然大悟。可惜姥姥不可能听我解释“霜降”了。★姥姥说,霜降节气必须吃饺子。

霜降菊犹香。头条选图

小时候的我十分盼望过节,而姥姥是逢节必过。除了正经八百的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中秋、小年、大年这些传统节日之外,凡是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姥姥都要过。她说,庄稼人哪有不过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不过节,怎么能记住这些节气呢?记不住这些节气,怎么能按照节气种庄稼呢——姥姥“过节气”的道理,如今看来也是毋庸置疑的。

霜降叶落。头条选图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节,不仅喜欢那些节日的氛围,还因为能听到关于节气的好听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你别笑话我,过节就能吃上好东西。比如,霜降节气那天,姥姥必定会包饺子吃。霜降节气的当天,姥姥起早收拾完家务,打扮利索了,就会和村里的姑娘媳妇老太太们一起去赶集,然后每家都买回半斤或者四两肉,中午回来和面、剁馅儿、包饺子。姥姥会一边擀皮儿包饺子一边告诉我,为什么霜降要吃饺子呢?因为饺子原本叫“娇耳”,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个老中医先生发明的。“娇耳”,样子像人的耳朵,这名字就是那个老中医先生给起的,意思是要爱护耳朵。

饺子最早叫娇耳,是张仲景发明的专治耳朵冻伤的。所以,如今霜降要吃饺子。头条选图

古时候,百姓穷,一到霜降节气,天变得一天比一天冷了,人的耳朵就会首先冻坏,有的会冻掉了,变成了秃耳朵。那位老中医就把一些防冻害、治冻疮的药材掺上猪肉、羊肉,包在面皮儿里,捏成人的耳朵的样子,然后放到开水锅中煮熟,让大家吃。就这样,人们吃了他的“娇耳”,冻耳朵果然就好了。从此,人们记住了霜降节气一定要吃“娇耳”。慢慢地,娇耳就叫成了饺子……

我发现,姥姥果然把饺子捏成了人的耳朵的模样。于是,吃饭时我肯定要多吃上几个。姥姥说,别撑着。我却说,我怕冻掉耳朵,所以才多吃几个。实际上是嘴馋贪吃。

霜叶,由黄到红。作者手机摄影★霜降节气再冷,也要放猪去。

姥姥说,庄稼院儿的人,过节不能耽误干活儿——霜降节也要放猪去!

山东的昌潍大平原无遮无挡,所以一到秋季,特别是过了霜降,西北风便拼命地刮,用倪萍的胶东话说,就是“今儿刮明儿刮后儿还刮”,而且一刮起来就像刮刀子。但不管再冷,即便霜降那天,放了学,我们都要去放猪。那时候你听吧,每天下半晌各家的猪都会在圈里嗷嗷地大叫,那是被我们放学后放惯了。可是,一旦听到满村子“嗷唠唠”的叫唤猪的声音,就知道是放学了。此时,小伙伴们纷纷赶起自家的猪,快速从村街往田野中的地瓜地跑去——捷足先登者占下的地块,就是自己今天放猪的领地,后来者不能侵犯,只能到别的地方去,这是规矩。

树叶,变黄了。霜降时,就都变红了。作者手机摄影

我们这些小家伙都已经和各自家里的猪成了朋友,每人手中挎着一个筐,那是准备盛装猪拱出来的较大的地瓜用的。放猪的地方,都是生产队刚刨完地瓜的土地。但人们一般都刨不干净。因为,地瓜也有性子野的,不喜欢扎堆儿生长,而是由一根根长长的根子连着,钻到一二尺外的垄沟里长出个大地瓜。这样,人们就刨不出来。但猪的鼻子最好使,又善于拱地。别看《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但它的后代可不懒,一旦跑进地里,那摸起来软软的猪鼻子一下子就拱进了土里。它一边哼哼哼地唱着在土里拱,一边就嗅到哪里有地瓜了,三嘴两嘴就会拱出一个大地瓜来。这时,我们的任务就是抽打猪头一树条子,把它到嘴的大地瓜截下来,小的便由它尽情享用。说起来我们有点儿狠。人过霜降节吃饺子,可是猪为什么就不能过霜降节自我犒劳一下呢!

霜叶,就是这样变红的。作者手机拍摄

这么做开始我也想不通,就给姥姥提过抗议。但抗议无效。姥姥说,你们截下来的稍大的地瓜,将来大地封冻后,还是喂了猪——那是为了猪自个儿攒口粮呢。另外,那些大些的地瓜只要有几个,猪就会吃饱了。猪一旦吃饱了,它就会趴在地里睡觉,再也不干活儿啦。不信你试试。我们一试,果然如此。于是即便是过节,对自己的懒猪朋友便再不留情——只要它拱出稍大的地瓜,那就抢下来没商量。我想过,这要是冥冥中真有个通神广大的猪八戒,那么,当它看到我们这些毛头小子,如此蛮横不讲理地抢下猪们好不容易拱出的大地瓜,肯定要从半空中高举着九齿钉耙杀下来,呵斥一声“俺老猪来也!谁敢欺负俺老猪的子孙?看耙!”

丰收的大地瓜。头条选图

猪们勤劳,拱地不止,一会儿就会吃饱,吃饱了它果然不再拱地,而是哼哼着,找个背风的地方趴下来,眯起眼睛打呼噜。我们这些穷小子没事儿做了,也不甘心在无遮无拦的野地里挨北风冻,都会在下风头躺倒在自家猪的身旁,靠它遮着冷风,依偎着它肉乎乎的、暖呼呼的身子取暖,口中背诵着老师留下的课文。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事儿,居然感到很温馨。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人人都和自己的猪伙伴建立了感情,过年杀猪时都不忍心看。我则在杀猪那天,被姥姥找个借口打发到亲戚家干什么去了。回来时,猪已经变成了猪肉,院子里一地猪毛和鲜血。不高兴又能如何?再说,实在抗不住大人好言好语地劝慰着给你端来一碗喷喷香的猪肉。

杀年猪。头条选图

当然,我有个同学比我们勇敢——在杀猪那天,提前悄悄地把自家的猪圈门打开放跑了他的猪朋友。弄得大人白白请来了杀猪的屠夫烧了满锅开水白等着,父亲只好叫骂着撒出人马到野地里找猪。自然,我的同学挨了大人一顿臭骂,外加屁股上挨了两鞋底子。这是大错。大人打你没商量!★霜降吃捂柿子,不流清鼻涕。

霜降节气那天,我们这帮小子闺女都要吃一种捂柿子。

枫叶红了,柿子也熟了。头条选图

俗话说,“霜降吃了捂柿子,一生不流清鼻涕”。关内秋冬风大,很多孩子冻得清鼻涕自个儿流过嘴唇,俗话叫“鼻涕过河”了。一旦得了流清鼻涕的病,就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别人看着不雅观,自己也觉得遭罪而肮脏,因为清鼻涕长期流淌,会把鼻口和上嘴唇腐蚀坏。

民俗是:孩子吃捂柿子,就能治疗或者防治流清鼻涕。

吃捂柿子就不流清鼻涕了。头条选图

姥姥家有两棵大柿子树,那村里的习惯是柿子一旦由绿变黄,就要用摊煎饼的热窝子加上热的灰火围在瓦瓮上“懒柿子”。大概柿子里头那天生的涩涩的味道,经过一天一夜瓦瓮中热水的“懒”,就会跑出体外。这时候,柿子就会变得毫无涩味,清脆甘甜。

但我们孩子家霜降那天是不能吃“懒柿子”的,而是要吃“捂柿子”。顾名思义,捂柿子就是靠在封闭的环境下,把生涩的柿子捂熟,捂出果实内的涩味来。捂熟的柿子软软的,黏黏的,但非常非常的甜。

这是捂熟的柿子吗?肯定是。捂熟的柿子是红的。头条选图

孩子们捂柿子都有自己的诀窍和领地,互不侵犯。我的领地是生产队里的大草垛。霜降前的十天半月里,我首先挑选出几个自己中意的大柿子,偷偷地翻越矮墙篱笆,跑进生产队的场院里,在成片的大麦秸草垛中找到自己认为最隐蔽的地方,一把一把地撕出草垛上的麦秸草,掏出一个不大但必须有一胳膊深的洞,把生柿子放进去,再用麦秸草小心地封好口,伪装成原来的样子。当然,这期间忍不住几天就要悄悄地去探看一次。看有没有被别人发现偷走柿子,看有没有提前捂熟的可以先解解馋虫。当然,必须等到霜降这天,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全部拿出来吃。那捂熟的柿子的滋味,清凉,甘甜,滑滑的,黏黏的。至今回忆起来,还口有余味呢!

这是用热水懒熟的柿子,清脆甘甜。头条选图

明天就是霜降节气了。不知现在的孩子们,还有自己过霜降节的情趣吗?

霜降节气来了。该红的树叶都红了。

#节气#姥姥#事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