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压力增加,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药物作用,肠道内环境受到污染,都会影响到肠道健康。
近年,我国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中很难治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常简称溃结,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以及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多成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自身免疫
现多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本病多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肠外表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使病情获得缓解,在部分病人血清中可检测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故认为本病发生和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有关。
此外,病变的结肠组织中有淋巴细胞浸润,经组织培养显示病人的淋巴细胞对胎儿结肠上皮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因此认为发病也可能和细胞免疫异常有关。
2.变态反应
有资料说明在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肠壁的肥大细胞增多,该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出大量组胺,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黏膜糜烂与溃疡,此与急性起病或骤然复发有关,属速发型超敏反应,这种肠壁的过敏反应可能是本病的局部表现,并不能确定是基本病因。
3.遗传
本病在血缘家族的发病率较高,约5~15%患者的亲属中有本病,并在种族间的发病率亦有明显差异,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占有一定地位。
4.感染
本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和结肠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相似。因此长期以来曾考虑感染是本病的病因,但至今未能找出致病的细菌、病毒或真菌。
目前一般认为感染是继发或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5.神经精神因素
有人提出精神抑郁与焦虑状态对本病的发生与复发过程可能有关,但近年来临床资料说明本病有精神异常或精神创伤史者,并不比一般人群多见。
总之本病的发生可能为免疫、遗传等因素与外源性刺激相互作用的结果。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数年至十余年,常有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重,偶有急性暴发性过程。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系因炎症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腹泻的程度轻重不一,轻者每日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重者每日排便次数可多至30余次粪质多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黏液、脓血、病变累及直肠则有里急后重。
(2)腹痛轻型及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呈轻度至中度隐痛,少数绞痛,多局限左下腹及下腹部,亦可全腹痛。疼痛的性质常为痉挛性,有疼痛一便意一便后缓解的规律,常伴有腹胀。
(3)其他症状严重病例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
(4)体征轻型患者左下腹有轻压痛,部分病人可触及痉挛或肠壁增厚的乙状结肠或降结肠。重型和暴发型者可有明显鼓肠、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
2.全身表现
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常有低度或中度发热,重者可有高热及心动过速,病程发展中可出现消瘦、衰弱、贫血、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3.肠外表现
常有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葡萄膜炎、口腔黏膜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溶血性贫血等免疫状态异常之改变。
4.临床类型
按本病起病缓急与病情轻重,一般可分三种类型:
(1)轻型临床最多见。起病缓慢,症状轻微,除有腹泻与便秘交替、黏液血便外,无全身症状,病变局限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2)重型较少见。急性起病,症状重,有全身症状及肠道外表现,结肠病变呈进行性加重,累及全结肠,并发症也较多见。
(3)暴发型最少见。起病急骤,无任何前驱症状,突然高热、恶心、呕吐、严重腹泻、腹痛、腹胀、可有大量便血,短期内陷于衰竭状态。腹部体征明显,若病变累及全结肠易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可出现急性结肠穿孔。
近年来主要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1.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特别是重型和暴发型者应住院治疗,及时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若有显著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者可输全血或血清白蛋白。重者应禁食,给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待病情好转后酌情给予流质饮食或易消化、少纤维、富营养饮食。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益生菌以及抗 TNF 制剂,其中氨基水杨酸类常作为首选和维持治疗的药物,皮质类固醇也就是通常说的激素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多用于急性发作,而免疫抑制剂可以减轻或消除对激素的依赖,并且在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失败时可以用于溃结的维持缓解。
3.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内伤、素体脾肾不足所致。
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肝、肾、肺诸脏。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为致病之标,内疡形成为局部病理变化。
建议三期论治的治疗原则,即:发作期予以清热解毒、行气凉血、祛腐生肌;恢复期予以健脾化湿、调气行血;稳定期予以健脾补肾、活血养血。
4.手术治疗
并发癌变、肠穿孔、脓肿与瘘管、中毒性巨结肠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均是手术的适应证。一般行全结肠切除术或回肠造瘘术。
起病8-10年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应该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进行多点、多块活检,并重点活检可疑病变部位。如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应从确诊当年起每年复查结肠镜。
1.饮食清淡,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规律饮食,晚饭少吃,避免增加肠道负担。
2.避免滥用药品及保健品,有的药物刺激直接导致肠炎,甚至溃疡,危及生命。
3.规律生活,按时休息。我们休息时是肠道修复最重要的时期,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对肠道的健康不容忽视。
4.舒缓压力,保持心情愉悦。肠道也有神经系统,当压力过大时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肠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太极拳、唱歌、听音乐、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5.坚持运动。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如散步、游泳、瑜伽、爬山等活动,可以加强肠道功能。
杨大夫提醒您:
溃疡性结肠炎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对于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规范而有序的保守治疗可以达到病情缓解的效果,可以正常生活。所以,如果身体出现不适,请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