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审计说|脱贫攻坚 天边的格桑花

2020-10-23新闻13

2019年9月初,北京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赴青海玉树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项目审计。审计组到达玉树后,迅速整理出近三年援助项目并安排了分工。审计组老沈负责核实治多县多彩乡边界混牧区安居房建设情况。

11日早八点,治多县发改局刘局长陪同老沈向多彩乡进发。

多彩乡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城西北部,平均海拔4600米,众多五、六千米的山峰上是终年不化的积雪,雪山下则牧草丰茂。蓝天、白云、雪山、草地、牛羊形成了高原独特的景象,当雨雪来临,脚下云雾流淌,素有“天边的多彩”之称。

一路上,老沈看到茫茫高原的色彩却并不单调,或白、或红的格桑花点缀着大地,热烈而不妖娆、低调而不羞涩,一丛丛、一簇簇,有的连成片,形成彩色的带子;有的则是几棵或单独一束,散落在草丛之中,迎着太阳,深秋中依然璀璨绽放。

3个半小时后到达多彩乡,在刘局长的带领下,直接到了建档立卡户东周才仁家,施工负责人小李已经在这里等候。

住房已经建好,是60平米的小两居,建在水泥基座上,外层是深灰色铁板包裹,中间是厚厚的保温材料,房子两边是卧室,中间是一个小客厅,可供奉佛像。新房十米外是由石头和泥砌成的老房,屋顶铺着草,门窗呈现长年烟火熏爎形成的深黑色,低矮破旧。千百年来,牧民居住条件几乎从未改变,但现在,简陋的老房将成为历史。

对照工程方案,老沈一边拿着尺子测量房子面积,一边核实工程材料是否吻合,这时一辆越野车飞快开来。

车上下来一位身穿紫色风衣的中年女士,面庞也是紫色的,那是长期紫外线照射形成的“高原红”。

她热情地打着招呼,笑容就像格桑花一样,真诚而灿烂,这就是乡长白玛求忠。

“扎西德勒,辛苦了远方的朋友”。

“您们也辛苦。这些年来,北京对玉树的援助逐年加大,首都人民牵挂藏区牧民安居建设。您在基层,我们想核实项目落实效果,也想听取您的意见和建议。”

“感谢北京的亲人,援助像及时雨,安居房已全部建成,验收结束后就可以住了。”

“产业发展好吗?”

“多彩地处三江源上游,以畜牧业为主。这里矿产丰富,开发能增收,但会破坏生态污染水源。目前这里仍是全县最贫困的纯牧业乡。”

长江、澜沧江、黄河下游有上百座城市,即使是首都,也在引长江水缓解用水紧缺。为了让更多人喝上放心水,玉树人民默默承担了经济发展缓慢的代价。2012年起,北京大量援助玉树,由灾后重建转变到精准脱贫,对促进当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支援玉树就是回报他们的付出。

这时东周才仁和妻子来了,他不懂汉语,一边打着手势一边不停地跟乡长说着,充满了喜悦。白玛当起了翻译,说他非常感谢政府分配的房子,知道这是北京援建的,比老房好太多了。看着他们一家人幸福的笑脸,老沈很欣慰,藏族同胞记得北京人民的这份情义。

安居房建设项目涉及五十余户牧民,偏远村落情况怎样呢?老沈决定去看看。

车行了10里地后,柏油路变成了砂石路,扬起一片尘土。老沈不时看着显示高度的“海拔表”,数值在不停增长,转过一道大山,手机信号消失,“海拔表”定格在4790米,这预示着与外界联系中断了,景象逐渐荒凉。

转过山弯进入一道巨大空寂的山谷,眼前出现一道湍急的河流,两侧山峰突兀,山体裸露狰狞,牧草枯黄稀少,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远古,巨大的反差让人产生深深的敬畏感和压迫感,这是亿万年来未曾改变的原始地貌。山谷东侧有两条车辙向远处延伸,那是前些日子施工队车辆压出的“路”。

车子在剧烈颠簸中顺着车辙印前行,开了10分钟,前方车辙印被一片积水覆盖,车停了下来,老沈看到,车辙路灌满了水,形成两道长长的水槽,这是雨后积存的雨水。

司机江永觉得车子能够过去,于是加大油门,只行了5米便无法动弹,泥浆随着车轮转动到处飞溅。老沈下车察看,车底盘卡在垄背上,后轮悬空,倒车也不成了。

越野车足够强劲,但在这松软的泥里动力发挥不出,由于没带绳索无法拖车,唯一的办法是将车轮垫在石块上产生附着力,于是大家开始找石头。

石块在20多米坡下的河床中,大的也就一二十斤,老沈抱起石头立刻气短,每次爬坡,仿佛负重百斤,心跳剧烈,大汗淋漓。

白玛乡长不停地劝着:“这里可比不得内地,您休息,我们来干就行。”

老沈哪好意思看着,依然坚持和大家一起搬运石头,还好身体不错,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高反,只是动作迟缓一些。就这样,用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捡了一堆石头。江永用千斤顶顶住底盘将车一点点托起,其他人将石头塞进车轮下,尔后用千斤顶再次将车顶起,反复几次,四个车轮终于垫在了石头上。

白玛乡长自告奋勇,她上了车,握紧了方向盘,一点点小心转动,当排气管发出巨大轰鸣时,车子终于艰难爬出了泥坑,左轮骑在垄背上,右轮骑在土坡上,呈右高左低,严重倾斜非常惊险,但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次落入水中。

在刘局长引导下,车子终于缓缓驶出了水坑,停到了河边沙石地上,老沈情不自禁鼓掌叫好。

看看表,折腾了2个小时,已经是3点半了,大家疲惫不堪。

为防止再次掉到泥坑,只能走河道。还好水不深,沙石比较坚实,一路逆流而上,溅起2米多高的水花。

行驶了七八里地,远远的看见了河道左侧高地上,有一座灰色房子,这就是东木翁才的家了。

白玛告诉老沈,山谷中仅这一户人家,距乡政府40多里,到玉树市450里。

“乡亲为什么不搬出去呢?你看,这地方既没路又没电还没有通讯,生活真的不方便。”

“多数藏民世代在这里生活,每家都有祖辈传下来的牧场,除了放牧,不会别的,搬出去就没了收入。这里夏季还好,冬季气候极为恶劣,考虑到实情,改善居住条件最为迫切。”

可想而知,为了这一户,政府付出了多少代价,仅是材料运输就要投入很大成本。施工正值雨季,车辆无法通行时就要人扛、牦牛驮,加上施工人员高原反应,进度缓慢。如此困难,脱贫却未曾放弃一户。

十分钟后终于到了东木翁才的家。房子已经建好,门开着,水泥地还没有完全干透。新房后边是原有低矮破旧的石头房,烟囱冒着烟,显然是住人的。

白玛指着远处的大山,老沈看到,那里有一些黑色的小点,想必是主人放牧去了。

核实了东木家安居房情况后已是四点半了,太阳被西边大山挡住,气温迅速下降,老沈感觉到一丝凉意,填好调查表,一行人上车返回。

顺着来时的路,车子一路颠簸下山,这时,老沈仍不时看到那隐匿在草丛中的格桑花,那纤细的花朵随风起舞,那是艳丽的色彩在诠释生命的意义。

透过车窗,老沈看着这神奇的高原,想留住每个瞬间。

当年那场地震后,全国给予玉树大量支援,北京市审计局也曾参与派驻干部。那时连像样的住处都没有,条件异常艰苦。首都援建者短短几年,硬是在废墟中建起一座新城,这是青藏高原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更是人间大爱的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少数民族多,改变落后与贫困需要内生动力,也要外部力量推动,北京为此给予了倾力援助。为了守护援助资金规范管理,保障援助政策落实和项目落地,老沈和同事们多年来坚持奋战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审计一线上。无论内蒙草原、南水北调沿途省、新疆沙漠还是青藏高原;无论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苗族还是鄂伦春族地区,北京审计人踏遍了援助省份,核实资金过百亿、核查项目上千个、走访少数民族家庭数百个,用真实的评价,传播着责任与爱。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决战之际,为完成“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的要求,多少扶贫干部,就像这格桑花一样,普普通通却坚忍不拔,不畏条件恶劣,只为将美丽、吉祥绽放在茫茫高原。

多年后,脱贫的多彩,定会更加祥和安康。

老沈知道,那时候,自己还会来玉树,带着他的朋友,讲述当年延伸审计的故事,看这天边的多彩!看这天边的格桑花!

来源:审计宣传中心 审计Talk

(责任编辑:李亮 宋超)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