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原标题)百名记者百村行 | 培育新兴产业 拓宽传统产业 西嵬石村:历久“弥”坚扶贫致富路
“现在真是没啥后顾之忧了,咱猕猴桃长的又大又甜,以前就愁着这么好的果子卖不出去,如今在韩书记的帮助下卖出了大山,还供不应求,我今年得有十多万的收入!”初秋时节的西嵬石村,景色怡人瓜果飘香,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9月17日,虽已过了午饭点,陈真吉依然在自己硕果累累的猕猴桃园里忙的不亦乐乎,见记者来访他激动地说道。村里有培训,专家有指导,加上自己的经验积累,让他成为了村里猕猴桃种植的带头人,可观的收入加上稳定的销售带动村里好几户种植猕猴桃,规模产值正在不断发展,这片新兴产业链正在日益壮大。猕猴桃作为村里的新兴农产品,已列入驻村第一书记韩伟隆来村里后倾情打造的农三样主打品牌。
如今这个让百姓幸福感满满的小山村,以前却是省级贫困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基础设施落后,日子过得贫困艰辛。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再到富足,从农业落后到成立合作社再到产业发展,多年来,西嵬石村在党支部书记陈华的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于2018年10月成功实现脱贫。
脱贫是新奋斗的起点,怎样让贫困户把日子越过越好是思索的重点。“都说莱芜有三黑,你们村里有哪些特色农产品?”派出单位同事的一个问题点醒了韩伟隆的扶贫思路。面对目前零散却没品牌性的特色农产品,他连夜出策划整方案,经过三个多月的谋划、设计、包装等程序,让之前零散、无包装、无品牌的生态农产品变身为质量保证的特色农三样品牌产品,拓宽了传统产业链。他通过朋友圈带货,扶贫展销会对农产品进行推广,目前农三样订单达4000余份,产值达85万多元。
“来村里后,通过社区党组织了解,我们村农产品很丰富且绿色生态,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农户也就在周边销售,好产品走不出去,销路狭窄是个大问题。”韩伟隆四处取经、发动朋友圈等,第一书记亲自代言带货,让山里的特色农产品不断地飞出大山。“以前成熟期短暂储存困难销售难的桃子,在韩书记帮助下第一时间打开销路。他对俺村用心用力,我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身为党员的陈永刚几年前率先承包了三个扶贫大棚种植油桃,扛过困难期迎来新希望的他边剪枝边激动地说道。
采访过程中,村民不断地和韩书记热情招呼着,熟络的样子让人觉不出这是位来这个村还不到一年的人,原来他很少待在办公室,大多时间走访慰问贫困户、嘘寒问暖帮帮忙、田间地头转一转……“我将继续努力拓宽产业链和销售规模,保障百姓长久稳定的收益,让我们村绿色生态产品走出大山!”韩伟隆和记者边聊边走,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房屋、一条条干净平摊的道路、一幅幅铿锵有力的彩绘、一幕幕喜悦丰收的景象,逐一映入我们的眼帘,它们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这个小山村越走越坚定的扶贫致富路。
记者手记:
“通过这次研学,让我了解到现代交通的便利快捷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感受到祖国的越来越强大,我感到非常自豪。”这是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西嵬石村小学生陈子龙发言稿中的几句。有惊喜、有振奋、有自豪之情的这趟研学给他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山里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生活多元化,我想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丰富视野增强信心。”派出单位做后盾,“第一书记”当先锋,韩伟隆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公司的重视,本着家长自愿报名的原则第一批14个孩子,利用假期期间参观了地铁车辆基地、模拟驾驶室等,还走进省博物馆等,给孩子们了一份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如今村民日子好了,精神文化会的提升让其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无论是从娃娃抓起助力文化自信,还是弘扬正能量的党建文化彩绘工程,都是文化精神扶贫的得利举措。相信,加上日益成熟的产业链发展,会给百姓带来物质精神的双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