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化扶贫在行动:内蒙古篇】通辽巧娘:新时代女手工艺者“训练营” 上万妇女受益

2020-10-23新闻7

图为代玉梅制作的部分手工艺品。乌瑶摄

中新网通辽10月23日电 题:通辽巧娘:新时代女手工艺者“训练营”上万妇女受益

作者 奥蓝

“要先画好花样、研究好配色后才能下针,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田哈申接触蒙古族刺绣已两年半。谈及这份工作,她很是认真。

图为田斯琴高娃正在指导蒙绣技艺。乌瑶 摄

通辽巧娘创业创新创意园是一栋三层小楼,这些天,位于二三层的培训场地很是热闹。不少妇女在女手工带头人的指导下,或钩花、或刺绣、或打毛线,一片热火朝天。飞针走线之间,一幅幅精美的手工作品逐渐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中呈现。

创业创新创意园的一楼是手工作品展区,草原吉祥娃、手工钩织草原动物、绒毛玩具、手工编织扫帚、皮雕皮画、蒙古刺绣、书法等300余件作品陈列于此。它们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而且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通辽巧娘制造。

图为通辽巧娘巧手刺绣的手工艺品。乌瑶 摄

通辽巧娘在当地很出名。它是由当地妇联打造的,为女手艺人、女性创业者及广大手工爱好者提供网络学习、营销培训、政策支持、产品更新及宣传推广、民族文化传播等服务项目的互动式线上线下服务平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发展至今,通辽巧娘已逐渐成为一座新时代女性手工艺者的“训练营”。它专门开设了“走下去”工程,带领巧娘深入基层开展手工艺培训,让基层的广大妇女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巧手脱贫致富。

图为展示在通辽巧娘创业创新创意园1楼的手工艺品。乌瑶 摄

不仅如此,当地还开设了“通辽巧娘”微信平台,开辟“通辽巧娘”空中课堂,开展了上百期手工艺、家政、电商等实用技能培训教育。如今,上万名妇女通过巧手脱贫增收,她们多数为城镇无业、失业、就业困难或农牧区贫困、残疾、无劳动力的妇女。

“我以前对刺绣知识一窍不通,经过培训我现在能独立完成刺绣作品。我们用的刺绣材料和工具都是老师免费给的,只要按照要求做就行。”田哈申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照顾读初中的儿子,平时只能在家附近打一些零工贴补家用。现在平均下来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足够儿子的生活费了。”

图为代玉梅正跟着姐妹们一起工作。乌瑶 摄

刺绣带给田哈申的不仅仅是经济收益,还有满满地成就感。“刚学会刺绣的时候,我在儿子的书包上绣了一只蜻蜓,儿子特别喜欢,还骄傲地跟同学说这是妈妈绣的。”

通辽巧娘也培育出了一批女性手工艺带头人,她们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也有一颗热心肠。据统计,目前平台上已有女手艺人234人,非遗传承人144人。在她们的带动、帮助和指导下,不少居家妇女都实现了灵活就业,用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来补贴家用。

图为通辽巧娘正在制作蒙绣手工艺品。乌瑶 摄

“我年轻的时候自学过一些钩织技术,但是只会平常的钩织手法,钩出的作品不好看。两年前有老师来村里免费教授手工钩织我就报名了,经过老师的指导,我现在能钩织出玩偶、拖鞋、各式花朵等很多种作品。”木里图镇西花灯嘎查村民代玉梅如今也是通辽巧娘团队中的一员,她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展示她的作品。

“我家里是种地的,还供着两个大学生。这里给我带来了一笔额外的收入,让我收获了一项独特的技能,也认识了很多同样境遇的姐妹们。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很开心。”提及生活中的变化代玉梅很是兴奋。

田斯琴高娃是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科尔沁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始终致力于将文化传承与脱贫致富结合,3000多位草原姐妹因为她爱上了蒙绣。这些年,她教授妇女们蒙绣技艺,回收她们的作品。2018年,田斯琴高娃创办了科尔沁民族服饰研究所,2020年创办培训学校。

“我自己有一个制作蒙古袍的工厂,南方沿海城市,日本、韩国等国的人都很喜欢我们的产品。不少姐妹们在我那里工作,她们制作蒙古袍、缝制袍子上的刺绣。”田斯琴高娃告诉记者,精美的蒙绣作品为蒙古袍增色不少。“像这样有大片蒙古刺绣的纯手工制作的蒙古袍价格都很高,有的能卖到好几万。”(完)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