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艺术展东湾开幕。
桂香盈袖,梧叶秋声,江南风物,画意盈胸。日前,上海东湾艺术中心迎来了疫后第一个艺术大展——【江南·观】当代艺术展。展览展至11月11日。
丁文卿、王大志、王辉、刘鸣、李庆、李知弥、余启平、沈雪江、陈清勇、杨逸骋、徐公才等11位生活在江南、创作在江南的艺术家通过水墨和油彩,借助于江南的一亭、一桥、一花、一树、一墙、一隅,甚或一个淡雅的剪影,传递他们心中的美好江南,从一个艺术家的角度表达他们对江南人文的理解、对江南美学的诠释、对江南生活的向往。
当下的江南,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理概念,而成为了一个文化概念,一个美学概念,萦绕在人们的心中,衍化成一组意象,一个符号,一种情怀。艺术家以画为媒,借笔墨抒怀,从他们的角度观察江南、思考江南,表达他们对江南人文、江南美学、工商文明和现代经济的理解和赞美。
沈雪江的《佛语图》,以清淡的水墨笔法,表达一种略带湿润的江南禅意,佛语,禅语,口中语,书中语,心中语,甚至默语,语实不语,不语而语。
佛语图/沈雪江
徐公才的油画系列《江南秋色》,白墙青瓦,田畴澄黄,枯树残荷,虬枝剩果,朦胧远山,清凉池水,在色彩的律动中传达一片秋意,一刻清宁,时光静好,夫复何求?
江南秋色四/徐公才
王大志的油画《浮生观景图》系列,离奇地抛却正常景深比例,或将一亭山水置入瓶中,或将一方插枝盆景突兀放大,而人物和小舟则渺小如一叶漂萍,表达浮生意绪,远山或黛或绯,有岚在彼。
水墨画家王辉,笔名善见,何谓“善见”?彻底地看到或理解就是善见。他以猴头猴面形象拟人作画,或开演奏会、或赛龙舟、或舞龙。或许他认为,人心太过复杂,不如动物那么直接简单,干脆彻底放弃人物形象,并以“一意孤行”“思不群”的小印章传达点睛之意。
杨逸骋的江南意象,多属小品,弥漫着浓浓的传统水乡温情。其《仓桥观鹅》有深沉的历史感,仓桥在上海松江,江南水多桥多,桥成为了江南不可或缺的代表风物。水中之鹅,简画勾勒,若隐若现,若迟若疾,欲往桥下飘浮而去,它们去哪里?难道是去拜访骆宾王,想让这位初唐的婺州诗人再写一首咏鹅诗?或者是去兰亭温故一下当年书圣王羲之写鹅的情怀呢?
余启平的江南水墨,如一幅幅古代文人画,似旧不旧,似古还新,但那文人意境却氤氲了整个画面,连同那特制的泛黄宣纸,都透出江南书香人家的淡雅韵味。江南出才人,这是地灵人杰,环境使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明白的,宜读画,静观,凝神,入境,则画中三昧自可怡然。
李知弥以似拙而老到的水墨技法,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特写,小中见大,俗中含雅,欲淡还浓,画简意深,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中,隐含有一种淡淡的禅意。
人间何处寻/李知弥
李庆的油画《江南记忆》系列,陡然以一种不规则的色块造型组合,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白墙黑瓦,石板深巷,小河绿岸,还有那些不知名的盛开的花儿,俨然一派徽风。只不过在记忆中,她省去了繁琐细碎,想到什么,就呈现什么,用油画的笔触表达了“当下”“一时”的禅念。
刘鸣的江南梦境,与李庆的风格截然不同,比较罕见的色彩搭配:淡绿与深灰、青绿与赭红、暗蓝与灰白、紫罗兰与柠檬黄,以大色块传达模糊的梦境。他更多的是通过色彩来表达江南的意绪,乡村轮廓其实已经不甚重要了。刘鸣的江南,似乎很遥远,他的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远视距的江南印象。
陈清勇的古砖绘画,另辟蹊径,在一方方斑驳灰暗的古砖上绘制山水,足见创意与革新的大胆。厚重的砖,经历土、水、火的融炼,为人们围成一个个家园,风雨沧桑,分合离散,最终却辗转到画家的手中,成为一种特殊的画布。此方山水,不管是“被薜荔兮带女萝”,还是“处幽篁兮终不见天”,或者“山中人兮芳杜若”“石磊磊兮葛蔓蔓”,或许本来就是这块砖在它的前生——“土”生涯中所见证过的那山那水的轮回。
丁文卿的水墨设色纸本以强烈大胆的色彩和构图对比,通过简洁的画面元素——白云、远山、蓝天、竹树,传达“彼方山水"的心灵意象,江南在哪里?江南的这里,江南在心里。
闲亭/丁文卿
作为公益性专业艺术机构,东湾艺术中心成立五年来策划举办大型主题展览20多次、小型艺术展览30余次,推介传播了陈佩秋、刘菊清、郭公达、李青萍、张瑞根、蔡国声、董芷林、林加冰、姚贵逢等艺术名家,成为浦江西岸一处新兴的文化艺术传播基地。本次展览由华泾镇人民政府和上海东湾艺术中心主办,据悉,以江南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艺术展将于未来一年里持续举办,以弘扬江南文化,赓续江南文脉,传播江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