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西宁举行。报告团7名成员生动讲述了脱贫攻坚亲身经历,引起大家强烈反响和共鸣。 青海日报记者 李娜 摄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正能量。10月22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青海西宁举行。报告会上,7位报告团成员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鲜活的故事,深情讲述了脱贫攻坚艰苦创业的历程和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聆听者。
“我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囊谦县已经工作了29年,其中有13年,我是在扶贫岗位上度过的。我亲身经历了这场伟大的历史工程,见证了囊谦从深度贫困走向脱贫摘帽的每一步。”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郭晓荣说,为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我们发扬高原牧区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精神,一步一步战胜了深度贫困。作为一名青藏高原上的扶贫工作者,郭晓荣的故事是高原牧区扶贫人的缩影和体现。
旦增称来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年堆乡尼玛藏式卡垫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辞掉了“铁饭碗”返乡创业,选择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带领乡亲脱贫奔小康。“我的家乡江孜素有‘藏毯之乡’的美称,我在做基层公务员时,发现会藏毯纺织、修剪技艺的人非常多,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生产藏毯,一定有发展前景。”通过生产、销售藏毯,旦增称来带动了26名贫困户“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6万元左右。如今,合作社更是每年向135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人均兑现分红1500元,已累计兑现38万元。
……
青藏高原上的扶贫人郭晓荣,用藏毯织就扶贫路的旦增称来,做贫困群众贴心人的刘双燕,用金融活水助力固原脱贫的袁相鼎,在脱贫路上绘出“检查蓝”的龙慧,在南疆沙漠走出绿色扶贫路的訾桂信,走出小南河村旅游脱贫路的冷菊贞。七位报告团成员饱含深情,讲述了各自生动感人的脱贫攻坚事迹。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里,阵阵的掌声、动情的泪水,大家收获的不仅是带着泥土芬芳的动人故事,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不竭动力。
“听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无怨无悔,勤劳奋斗,深受感动。同时也听到了扶贫干部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聚焦贫困、补短板、强弱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案例,让人很受鼓舞。”湟中区鲁沙尔镇阿加庄村第一书记张海顺听完报告会后说,与他们相比,我感到我们所做的工作太微不足道,还要继续加码,投身扶贫事业。
省信访局督查室四级调研员、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石山乡上丰积村第一书记高金龙表示,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完完全全地打通,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让他们享受更多发展红利。
在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派驻大通县城关镇阳坡村的第一书记乔世军看来,作为扶贫战线的一名普通干部,要把向他们学习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贡献。乔世军说:“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工作最好的标杆和榜样。”
“聆听了脱贫攻坚事迹报告会,很受感动,他们用使命和担当书写了扶贫路上的感人事迹,为脱贫攻坚作出了贡献。我们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高质量打赢我省脱贫攻坚战。”青海省扶贫开发监测中心副主任陈海福说。
截至2019年底,我省1622个贫困村、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全省42个县(市、区、行委)全部实现摘帽。省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本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为契机,认真思考、全面总结,注重借鉴兄弟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典型的有效做法,探索总结出适用于青海的做法经验,并具体运用到实际中去,努力再创新的佳绩,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现场聆听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近距离感受先进模范在扶贫脱贫路上的心路历程和奋斗足迹……报告团成员动情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榜样为标杆,坚定信心,苦干实干加油干,要以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更加担当作为的勇气,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