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诸葛亮生前若找借口除掉此人,也许蜀汉就没有那么快灭亡

2020-10-23新闻8

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临危受命,全权代理蜀中政务,厉兵秣马,休养生息,意图克定中原,统一天下。结果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公元234年,孔明第六次北伐,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军权陆续由蒋琬、费祎与姜维掌控。姜维算是孔明的亲传弟子,继承了他的北伐遗志,连年驱兵北上,虽然屡次获得胜利,但因为不能久占雍凉之地,无功而返,还弄得国疲民惫。

后主阿斗无能,宠信宦官黄皓,致使朝局败坏。为了避祸姜维领兵出蜀,屯田沓中。公元263年,曹魏五路大军进攻蜀国,黄皓谎报军情,致使丧失最佳备战时机,姜维孤掌难鸣,由沓中退守剑阁,意图阻止钟会大军入蜀。

不料,魏将邓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偷渡阴平旧道,接连攻克了江油、绵竹等地,进而兵临成都墙下。后主阿斗六神失守,听从光禄大夫谯周建议,开门向邓艾纳降。这就导致姜维孤兵失主,再也没有回援成都的必要,从而也就只能投降曹魏了。

蜀汉的灭亡跟黄皓、谯周是有直接关系的,黄皓不过是一介宦官,只能败坏朝纲罢了,致使蜀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还在谯周身上,毕竟他是书中大儒,官居光禄大夫,有很大的话语权。那么谯周作为蜀汉的臣子,为什么不忠君之事,反而力主投降呢?

其实,这里面有很深的渊源,蜀汉政权派系林立,刘备在世之时,有足够的权威压制;诸葛亮当权,也还可以斡旋,阿斗则没有能力调和。总结起来,蜀汉有荆州派、东州派与益州派三个利益集团。

荆州派是刘备的嫡系,也是入蜀时的荆州旧部,这些人以诸葛亮、杨仪、蒋琬、费祎等人为代表,他们是蜀汉政权的忠实拥护者;东州派是刘焉父子入蜀时的旧部,主以法正、李严、许靖、董允等人为首,他们是荆州派的忠实盟友;益州派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主要以谯周、周舒、杜琼等人为首,在蜀汉早期属于政治弱势群体,所以心怀怨尤。

蜀汉政权内部派系的问题,刘备生前就已经发现,但还未来得及化解政治矛盾,就在白帝城驾崩了。不过他还留了一手,让荆州派之首诸葛亮与东州派之首李严共同辅佐阿斗,这就可以最大限度上打压益州派,让他们翻不起什么波浪。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依然沿袭了这一政策,以荆州派蒋琬、费祎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掌管军政大权。而这两个人也明白诸葛亮的意思,重用东州派董允一起处理朝政,还是打压益州派。因为长期受到打击,所以益州派对蜀汉政权没有多少忠诚度,甚至心中还有怨气,所以谯周才会力主投降。

费祎被刺杀之后,荆州派姜维主管军政大权,侍中陈祗主管内政,陈祗也属于东州派,所以力主姜维北伐,却遭到了谯周的反对。谯周是蜀地大儒,在益州很有声望,陈寿、罗宪都是门下高徒。他一直坚决反对北伐,写出了《仇国论》,危言耸听说,“穷兵黩武必将亡国”。

东汉末年,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代汉者,当涂高也”,意思就是“涂高”可以取代东汉拥有天下,也就是说曹魏统一天下是天命所归,蜀汉政权不是天命所在,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就是谯周。作为蜀汉大臣说出这样的话,不得不让人唏嘘。

后来,谯周的弟子作《三国志》,也是将曹魏作为正统,并且大肆贬低刘备、诸葛亮与姜维等人,不能说不存有私心。若诸葛亮生前找借口除掉谯周,或许蜀汉政权不会那么早亡。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诸葛亮也不会无故枉杀蜀中大儒。至今想起来,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