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元年间,为了解决横渡黄河问题,唐玄宗下令在黄河两岸铸造铁牛八只,东西两岸各四只;以铁牛作为承力结构,用铁索横穿黄河两岸,铁索上铺上木板,则行人、车辆皆可过。唐代铁牛浮桥是秦、晋交通咽喉,蒲津铁索桥第一次将黄河天堑变成通衢大道,唐代铁牛浮桥毁于元初,但是铁牛一直都在。明代利用铁牛继续建桥,清代因黄河逐渐向西改道,蒲津渡彻底废弃。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最终铁牛被埋放河沙之中。
铁牛每尊高约1.9米,长约3米,宽约1.3米,牛尾后有横轴,直径约0.4米,长约2.3米。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牛儿呈伏卧状,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铁牛造型生动,前腿作蹬状,后腿作蹲伏状,矫角、昂首,牛体矫健强壮,尾施铁轴,以系浮桥。铁牛除了当桥梁地锚外,还有充当镇水神兽的作用,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牛是镇水之宝。目前找到了东岸的四只铁牛,西岸的还没有找到。
由于临近黄河,空气潮湿,地下渗水不断,导致出土后的铁牛腐蚀严重,锈迹斑斑。采用现代先进的防腐技术,铁牛已不再锈蚀,每两年向出土的铁牛涂抹一次缓蚀剂,可以有效防止铁牛锈蚀。地上部分文物涂缓蚀剂、地下部分采用电化学方法保护,是最科学的防腐技术,是经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以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共努力而研究出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人们经常去抚摸铁牛也有一定的防腐效果。那么古代的人如何对铁牛进行防腐呢?
铁器被锈蚀主要有三种机理,一是大气腐蚀,也就是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土壤腐蚀,也就是铁跟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三是细菌作用,有一种名为铁细菌的好氧细菌会腐蚀铁器。古代人保护铁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铁件表面镀一层保护物质,二是经常在铁件上涂抹食用油。对越王剑的研究表明,剑身上镀有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硫化铜可防锈,因此越王剑的花纹里含有大量的硫化铜。唐代冶炼技术高,故也在铁牛表面镀了一层保护物质。另外铁牛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历代都在桥边设有管理站,里面的工作人员会对铁牛进行常规保护,也就是经常去擦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