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余纪良:一曲莲花落 悠悠唱一生

2020-10-23新闻3

“山色秀美哎,映鉴湖,水滨村里哟,有新闻……”“山玲珑,水清秀,走访鉴洋新明珠,5G落地开新篇,明珠就是水滨村……”有幸听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螺洋莲花落,不仅能够窥探螺洋的旖旎风光,还能深刻体会到螺洋的飞速变迁。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螺洋莲花的第三代传承人余纪良带领莲花团队成员在2020年路桥区“曲艺四进”暨“路桥莲花”国庆中秋展演活动中唱了一出好戏——《5G花开水滨新》,优美的曲调、精彩的表演博得了满堂彩。

□全媒体记者 郑 虹

螺洋莲花落的前世今生

螺洋莲花,早在清朝时就有活动。据余纪良介绍,螺洋《余氏族谱》记载,螺洋一脉莲花,最早是余氏家族从河南迁传过来,原是市井艺术活动的一种形式,多为群众自娱自乐,后与台州当地的道士戏、民歌相结合,进而变成民间曲艺。大约在一百年前最为鼎盛,当时在温岭的泽国、松门,路桥、黄岩的院桥一带广为流传“店头的荸荠,圆珠寺的甜瓜,螺洋的莲花”一说,可见影响之广,名气之大。

莲花表演不拘人数,大多由一个人或两个人表演,也有三四个人组成的,场地不限,多数在人家庭前、廊下说唱。他们轻装简陋,既无大型表演,亦无乐器伴奏,只用随身所带的霸王鞭、莲花板或道情筒一边打节拍,一边说唱着美丽的民间故事,比如《大佬黄金满》《长工盗姑娘》……当时主要是在春节期间或村庄庙会时活动,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往往围观者甚多,颇受乡村群众欢迎。由于莲花形式活泼,表演时人数可多可少,轻装简便,内容贴近农村、贴近生活,广受群众喜爱,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过解放后,莲花曾一度停止活动,有濒临失传的危险。”余纪良介绍,“直到1957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开展农村文艺活动,在文艺上提出了‘百花其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号召推陈出新、古为中用,螺洋莲花才重新被发掘。”

当时,黄岩县文化馆专门派人到农村去发掘、整理各种古老的民间文艺,以便来年组织农村文艺大汇演。螺洋莲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重新发掘、整理。县文化馆派了江月娥老师来发掘《螺洋莲花》,一边聆听老艺人们的唱腔,一边记录曲谱,经过三四天的记录、整理、修改、更正等,初步完成了莲花的总旋律。“此后,在余如春、叶六妹、余宝富、叶仙明等文艺爱好者的辛勤努力下,不断推陈出新,在各类文艺表演、宣传工作中大放异彩。”余纪良深情回忆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螺洋莲花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得莲花富有了跳跃性、生命力,也显得更加活泼、流畅,《庆八仙》《万众一心奔小康》《新农村艳阳天》等曲目成为众多莲花中的一枝独秀。

余纪良与莲花落的一生情缘

文化是对历史的记忆,更是对未来的选择。

余纪良的文化情缘可往前追溯半个世纪。年轻时,他参加过宣传队,排练了越剧小戏《半篮花生》《一根扁担》《三句半》《快板》,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成了当地有名的“戏台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时的螺洋乡组织了一支文艺宣传队,余纪良积极报名,义务参加了计划生育宣传,同时排练了越剧《十五贯》《血手印》等五部大型古装戏,并在台州各地演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目前我们听到的螺洋莲花曲调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唱词会与时俱进。”余纪良说。多年来,他将“五水共治”“文明创建”“三改一拆”等内容融入螺洋莲花,把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唱进老百姓的心中。

已经69岁的余纪良对文化事业的传播依然充满热情。每年,他都会带领团队成员开展10余场关于“螺洋莲花”的演出。每一场演出前都要经过精心排练,由于工作日不少团队成员要上班,他们就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彩排。就拿此次庆中秋国庆“双节”活动来说,余纪良在接到要参加路桥展演活动的通知后,立即召集小伙伴们在每个周末19时对新曲目《5G花开水滨新》进行排练,目的是为了给老百姓带去精彩的表演,让他们感受到非遗的魅力。

问起螺洋莲花传承的事情,余纪良颇为遗憾地表示,现在培养接班人并不容易,但他们一直在努力,2019年他们和街道文化站商量研究确定非遗莲花进学校、进村居文化礼堂、进幼儿园开展传教传承活动,使得螺洋莲花后继有人,永不调谢。

在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螺洋街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带领螺洋莲花传承人和文艺工作爱好者,创造性地推进螺洋莲花各项工作。

据余纪良介绍,现在通过开展曲艺人才选拔大赛成立螺洋街道农民艺术团,培养传承人,展现螺洋莲花。艺术团由螺洋莲花第三代传承人余纪良担任团长,共汇集螺洋辖区文艺骨干30人,定期开展培训演出活动。期间,他和团队成员一起精心编写了《螺洋莲花教程》,为进一步弘扬螺洋莲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莲花落从群众中来,就要把这样的艺术送回到群众中去。”余纪良这样说,也这样做。他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我们的春晚”“我们的节日”、端午、中秋等专场演出;组织螺洋莲花进文化礼堂、进校园、进企业等“三进”活动,夯实螺洋莲花建设的群众基础。

#春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