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眉州烟雨润如酥,青衣江畔喜相逢。
10月20日,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议在眉山市召开。作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领域的一场高规格大会,为何会选择四川眉山洪雅举行?
自全省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来,眉山市已建成306座一体化处理设施,22.1万座分散式治理或综合利用设施,459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占比63.6%,受益农户达35万户。
聚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眉山为何能示范全省?会上,眉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胡元坤给出了答案。
在统筹谋划中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
眉山市委、市政府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将其纳入党政目标绩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双考核,重点支持、重点推进;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河(湖)长制等工作统筹推进,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工作推进缓慢的县(区)进行约谈。
在试点推广中探索因地制宜新模式
结合全市地形地貌特点,划定323个敏感区域,加强厕污共治。
因地制宜探索黑水灰水“分流治理”和“混流治理”试点:在人口相对集中、有大量农田消纳的坝区,形成就地还田的东坡区永丰村还田模式;在水量需求较大、水果种植多的丘区,形成就地还林的丹棱县龙滩社区还林模式;在有老旧化粪池的农村聚居点,结合地形地貌开展提升改造,形成人工湿地治理的洪雅县光明新村治理模式;在农户聚居度高、消纳面积小的区域,形成微动力一体化设备治理达标排放的洪雅县稻香湾治理模式。
同时,探索形成“政府—村委会—农户”三级管护模式,全市组建了8支管护队伍进行常态化检修,确保污水治理设施安全运行。三是强化培训助力。成立23个工匠协会,对500余名地方工匠开展多形式培训,提升施工能力。
在生态治理中形成绿色发展新路径
坚持生态问题生态治,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在重点小流域及其支流两岸5—30m范围内,建设10000余亩立体生态廊道,按照1吨污水配套10平方米人工生态湿地的原则,在污水处理厂(站)后端共计建设1000余亩生态湿地;
全力推进养殖污染治理行动,推行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申报制度和畜禽养殖种养循环“3211”治理模式,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农田灌溉、果树栽培、花卉种植循环利用零排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2%;
全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推广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建成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基地68个,面积4.8万亩。
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由33.3%提升至100%,V类和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眉山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