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郑成功铁人军,暴打八旗铁骑,不怕荷兰火枪,却被绿营用农具打败

2020-10-23新闻113

文 / 布衣如是说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郑成功所部在镇江银山重创提督管效忠率领的八旗铁骑,之前花费重金打造的重装步兵——“铁人”军,更是在此战立下首功。管效忠狼狈逃回南京,而镇江守将高谦和知府戴可进,自知难以抵御,于是向国姓爷投降。

郑成功

郑成功克复镇江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周边的几十座州城府县望风而降,抗清事业形势一片大好。大将甘辉认为,镇江距离南京不过一百二十里路程,郑军从陆路直取南京,也就一两天的路程。正所谓兵贵神速,要趁着清廷还没有反应过来,夺取南京(江宁)。

但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国姓爷,难免骄傲自满,他认为满清是趁着明朝内乱入关,现在气数已尽。又考虑到郑军远道而来,正值暑期,怕王师水土不服,于是命大军乘坐战船,逆流而上。结果郑军行军速度异常缓慢,浪费时间贻误战机,直到七月初七郑成功的船队才出现在南京观音门,此门因城外的观音山得名,而日后围绕此山的激烈战事也成为郑成功北伐大军的绞肉机!

郑成功

气风发的国姓爷,登高远眺看到南京城非常激动,登时赋诗一首:“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城外的郑军声势浩大,修建八十三座大营,跟游弋在长江中的水师遥相呼应。

而守御在南京城内的清军兵将,已经被国姓爷吓破了胆。远在北京的顺治帝,也是震怒非常,又惊慌失措,生怕南京有失,东南不保,到时候明朝遗民群起响应,满清只能退回关内。连远在北京的顺治帝都惊慌失措,别说留在南京城内的两江总督郎廷佐和八旗主将喀喀木,原本驻防南京的清军主力,已经南下参加围剿西南明军的战事。

网友绘画赤脚作战的铁人军

此时留在南京的清军不过六千人,八旗兵不过五百人,这些八旗将领对汉军绿营并不放心,甚至喀喀木还萌生屠杀南京百姓,以防止他们为国姓爷充当内应,结果被总督郎廷佐制止。江苏巡抚朱衣助,之前被郑成功俘获,但国姓爷没有杀他,而是将其放还。

这朱衣助不思报恩(也有网友调侃此人也配姓朱),而是回到南京为守军出谋划策。他向郎总督建议,用缓兵计假装向郑成功投降,但是必须宽限三十天,才肯开门迎降,不然留在北京的官员家属会被治罪。

清军骑兵

国姓爷信以为真,命郑军原地不动,没有派兵扼守各地来往南京的要道要津,结果清军各地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开进南京。其中威胁最大,就是苏松镇总兵梁化凤,他率领三千绿营兵驰援南京,就是这群人将郑成功的铁人军打得落花流水。

郑成功祭拜明孝陵之后,手下将士也受其影响麻痹大意,饮酒作乐,不把清军调动放在眼里。而南京的清军,在兵力得到补充后,不断派出小股部队袭击郑军,试探虚实。郑成功在甘辉的劝说下,在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准备攻城,总兵梁化凤持刀带头冲锋,攻击驻防在仪凤门的郑军前锋镇余新所部。

八旗铁骑

之前郑军各部因为争功,将领们互相攻击指责,国姓爷愤怒非常,下令没有他的命令,各部不得擅自出兵,不得擅自救援,违者严惩不贷。郑成功军令如山,加上将领们机械地执行这条命令,所以余新所部在遭受清军围攻时,其他郑军将领不敢出兵救援,按兵不动在防区观望,以至于被各个击破。驻防在仪凤门的前锋镇、中冲镇均全军覆没。

郑成功跟戚继光一样,军纪严明

前哨战郑军惨败,国姓爷不敢怠慢,将主力撤至观音山,并围绕观音山展开环形防御,层层设防。希望能像镇江银山大捷一样,将满清八旗铁骑引到山上,再由精锐铁人军将其消灭,但事与愿违。农历七月二十四,清军兵分几路,向郑军发起总攻,鉴于八旗铁骑在山地战中,被铁人军的反骑战法打得大败亏输。

这次八旗军全部下马步战,跟绿营兵混编在一起,并炮击郑军营寨。担任清军先锋,就是梁化凤率领的三千绿营兵,这些人在八旗将领眼中都是炮灰,不仅待遇极低装备低劣,而且没有任何护甲,仅有号衣。

西方人眼中的铁人军

梁化凤翻山越岭,从小路上山,误打误撞闯入郑军后营,梁化凤命部下游击(武官名)率兵,收集芦苇,准备在两军鏖战时放火烧船。而梁化凤率部迅速接敌,对郑军展开攻击,双方鏖战多时,陷入僵持。国姓爷听闻战报,命王牌精锐铁人军出阵,将杀入后方的清军梁风化部驱赶下山。这群铁人军,是郑成功花重金精心打造的重步兵。他们膀大腰圆,身披三十斤的重铠,只露出眼睛嘴巴,手持云南斩马刀和藤牌,三人一组的战法,曾多次消灭八旗铁骑。

游戏里的铁人军

清军手中的普通刀剑枪矛,对这些郑军重步兵毫无办法,但梁化凤是有备而来,他的绿营兵事先准备了连枷棒(又名:梢子棍、盘龙棍、铁链夹棒)。这连枷原来是农民使用的打谷脱粒农具,一长一短两节木棍,中间由绳子或者铁链连接,挥舞起来比较省力。

而且打仗时用长棍敲击敌人盾牌,盾牌只能防护后面的长棍,但前面的敲杆会直接砸在持盾人的身上,对重甲持盾防护目标效果奇好,东西方武士骑士们都喜欢用此物对付身披厚甲重盾,行动不便的敌人。

而梁化凤的绿营兵轻装上阵,可以尽情挥舞连枷棒,穿山越岭,追赶败逃的铁人军。此时,梁化凤的部将,火烧郑成功的后方战船,郑军将士看到后营遇袭,非常挂念随军征战的家眷,于是失去斗志,向后营狂奔。

使用连枷的小哥

而铁人军表现非常窝囊,不是自相践踏而亡;就是跌入山谷越入水中,无法爬起死于清军的连枷之下。后方遭遇梁化凤的奇袭,前方鏖战的郑军没有接到国姓爷的命令,不敢回援,结果被清军包抄合围前后夹击,损失惨重。

国姓爷知道大势已去,不得不撤出战斗,下令后军收容残军,打捞几千名跳水逃生的郑军士兵,击退追击的清军水师,掩护家眷和伤兵撤退。

郑成功

此战让郑成功付出巨大代价,大将甘辉、万礼、陈魁(前文提到的铁人军将领)等数十名中高级将官先后殉国,而郑军损失人数在两三万以上。在攻打崇明未果后,郑军只能撤回金门、厦门。而策应郑成功的张煌言抗清义军,孤悬于芜湖,遭清军围攻,只能避走浙东,国姓爷北伐和南明复国希望只能化为东逝水中的泡影。

铁人军

而铁人军,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多次出现,他们舍生忘死,不惧火枪,给荷兰人留下深刻印象,多次出现在他们的文字绘画记载中。但随着郑氏集团对清作战失利,形势日渐衰微,这支需要巨大开销维护的铁甲重步兵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