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岳飞和于谦都是忠臣,但为什么他们的结局那么悲惨?

2020-10-23新闻19

原标题:岳飞和于谦都是忠臣,但为什么他们的结局那么悲惨?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忠心的是国家,是百姓,而不是帝王

这话看起来矛盾,毕竟在古代“朕即天下”,可对岳飞和于谦眼界高的人来说,一朝的帝王始终只是一个人而已,他们的重要性比不过整个朝代,以及其治下的百姓,所谓“得民心得天下”,能稳定好国家局势,安抚好百姓,这才是保证帝王能够长治久安的基础,也就是孟子所提倡的“民贵君轻”的思想。

可惜的是,受限于封建社会思想束缚的帝王们偏偏就不喜欢孟子,而对于和孟子有同样思考能力的“忠臣们”,自然也是恨屋及乌的了。历史上除了岳飞和于谦之外,被冤杀的忠臣们历朝历代都有,伍子胥、白起、李牧、蒙恬、檀道济、高长恭、袁崇焕等等都是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

这些人无一不是对自己的国家忠心耿耿,可却不受帝王的喜爱,因为当他们以自己对局势的判断而做出的一些行为时,在帝王看来要么就是“居功威胁”,要么就是养寇自重,要么就是收买人心,要么就是意图谋反,再加上小人在耳边撺掇几句,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和帝位,也只能狠下决心,对其下毒手了,而岳飞和于谦也是如此。

当年赵构被金人追得到处狂奔时,如果不是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全力抵挡,恐怕赵构的皇位也做不了多久了,可是在时局稍微安定之后,岳飞却多次向赵构提出要立储以安民心。可要知道,赵构当时已经因受惊过度而失去了生育能力,连唯一的儿子都在逃亡路上吓死了,赵构没了后代,岳飞的建议听在赵构耳里,就十分地刺耳了。

岳飞此建议本来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的,毕竟赵构当时朝不保夕,万一出了事,有储君在的话那各地军队也有了旗帜,也还能凝聚起来,再保大宋江山,可是赵构当时还是想要有自己的孩子,他不愿把江山交给别人,即使他们都姓“赵”,所以他一直在努力造人,可却没有什么效果。而岳飞提议立储,言下之意就是要放弃赵构,或者说要挟储君自立,毕竟有宋一朝,武将权力之大莫过于两宋交接之时,所以对赵构来说,岳飞的建议就是对自己一脉帝位继承的最大舆论威胁。

本来岳飞要是政治智商能够高一点,在赵构对立储不置可否或是拒绝之后就住嘴不说的话,赵构也未必就要杀他,可是岳飞为人耿直,不会去弄这些门道,不但一直上书要立储,而且还要赵构把淮西军队全交给他,让他去收复北宋旧地。岳飞这希望同时也是南北千万汉人的梦想,而岳飞也确实有本事和能力来带领这支军队,配合自己的岳家军直捣黄龙,再复大宋地盘的。

可这下子就使赵构正式担心起来了,一个不懂得愚忠于自己的武将,又掌握了全国最精锐的部队,摆明了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再加上金人的“杀岳飞,再和谈”的要求,赵构也乐得把岳飞拿去当替死鬼了,既解决了金人要和谈的纠结,又把罪名都推给了秦桧,自己则得了个耳根清净和帝位安稳。

同样的于谦也是一样,他忠心的是大明王朝,而不是朱祁镇或是朱祁钰这两兄弟,身为皇帝的朱祁镇在土木堡被俘后,于谦联合众臣拥立了监国的朱祁钰为帝,并率领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大明国祚续命了一百多年。

可是在战争进行的一年多时间里,于谦禁止朝臣私自去和瓦剌讲和,也不允许任何人以朝廷名义送钱物给瓦剌,这使得朱祁镇在瓦剌的生活很不好过。而且在北京保卫战的时候,于谦炮轰朱祁镇所在的民房,这一点使得朱祁镇对于谦芥蒂很深。

在于谦眼中,不送钱财和讲和是要保证全国上下一致对外,同仇敌忾,皇帝在别人手里,如果各部私下去和敌人讲和的话,那敌人要是狮子大开口怎么办?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后的明廷早已伤筋动骨,为了应付瓦剌的要求,则势必剥削百姓,可如果剥削完之后瓦剌还是不退兵呢?

这时钱没了、军饷发不了了,百姓得罪光了,那北京城可就岌岌可危了,别忘了北宋的靖康之耻是怎样发生的,不就是因为宋廷一昧地求和、送金宋银送女人,而不思抵抗罢了,所以于谦为了保存实力而拒绝了瓦剌的要求,虽然牺牲的是朱祁镇一人,可保住了大明的元气和士气,这才最后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何况瓦剌既然用朱祁镇来做交易,那有什么比直接在战场上打败他们,更能保住朱祁镇的?

可惜于谦虽然处理各事都胸有成竹,可是对朱祁镇来说,于谦一立朱祁钰为帝,二没有想尽一切方法来救自己,那就是不忠,即使他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即使他挽救了大明,可他在朱祁镇眼中依旧是个不忠的臣子,这也埋下了于谦日后被杀的伏笔。

岳飞和于谦都是是国家的忠臣,却是帝王眼中的“逆臣”,这就注定了他们和直接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很难调和的,而岳飞和于谦又不是曹操、王莽之流,自然也不会做什么改朝换代、乾纲独断的事来,最后的下场也只能是成为帝王的牺牲品了。忠心孝义写在书里,看着很是激动人心,可却也经常出现像岳飞、于谦这样的历史遗憾,足见在古代,做忠臣难,做一个能善终的忠臣那更是难上加难了。

#岳飞#于谦#忠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