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求助的电话,一次善意的帮助,折射出的是人民医院眼科大夫刘海燕对患者的感同身受和设身处地。正是这份仁爱之心,这份超值的医疗服务,创造出来自患者的感动。
0 1
常理来讲,如若不是充分的信任,患者一般不会向主管大夫求助非医疗救治问题。代树松大爷找到他的主管大夫帮他查找半年前遗失的发票存根,的确是非常规之举。是什么样的心理动态支撑着他在困难的时候想到他的主管大夫?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
与刘海燕交谈,才得知这名患者写表扬信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一年多以前,糖尿病并发眼睛黄斑病变的代大爷第一次接触到刘海燕大夫的时候,他身患红斑狼疮的老伴正在平度人民医院眼科住院。冷火烧和咸菜是俩老人的家常便饭。刘海燕考虑到代大爷的营养状况,也考虑到淀粉类饮食对血糖的影响,便悄悄买来鸡蛋汤和煮鸡蛋等食物送到代大爷床边。
从来都是听说患者给大夫送东西,没想到大夫会给自己送吃的,代大爷一时间感动的泪水潸然,回到村里就说刘海燕大夫的好,从此刘海燕的善良和爱帮助人就深深镌刻在老人心间。有了这次医疗干预之外的求助,也就不意外了。
0 2
除了一颗善良的医者仁心,刘海燕最鲜明的特点是在医患沟通中能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对患者生活上的关心,救治过程中千方百计为患者拟定最佳的治疗方案,都成为刘海燕工作过程中最普遍的常态。
家住市内一小区的患者张阿姨七十多岁了,眼角膜内皮病变已经有四年时间。四年当中,张阿姨来回奔波省内外各大医院,眼疾时好时坏。看了刘海燕的门诊后,刘海燕为张阿姨拟定了详尽的治疗方案,张阿姨决定不再外出求医了。去年的冬天,张阿姨的眼睛更是雪上加霜,原本就是内皮病变,又凭添了青光眼和白内障,视力严重下降。
刘海燕对张阿姨的眼疾感同身受,邀请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为其制定手术方案:先用降眼压药物降低眼压,然后行白内障手术。鉴于张阿姨的特殊情况,刘海燕和专家共同确定了“非超乳大切口”的术式,解决了白内障的困扰,经过降眼压等一系列治疗,张阿姨的视力明显恢复。
0 3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刘海燕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仅有一颗满腔热忱的心是不够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于是,作为一名眼科医生,苦练基本功变成了她八小时内外的主要任务。
平度人民医院眼科,历来就拥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刘海燕从老专家、老主任身上学到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在刘海燕还是一名年轻大夫跟随主任上台手术的时候,她就看到了主任们在手术台上的沉着冷静以及娴熟的操作手法,立志要学习老前辈,为患者做一台漂亮的手术。
据手术室麻醉护士戴晓娟讲述,刘海燕每做一台手术,都会进行手术录像,下台后反复琢磨,总结这台手术的优缺点。为了找到角膜切开手术的手感,刘海燕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找来葡萄模拟眼球进行切开。针对眼科患者高概率有糖尿病史的特点,刘海燕还潜心研究糖尿病患者饮食食谱,用来指导患者饮食,指导他们从根源上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0 4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眼科临床工作,使刘海燕有了更深的感触:很多时候,医生的责任更多的是安慰,是陪伴。
面对焦虑不安的患者,她和风细雨的叮咛让患者如沐春风。
面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她像家人般无私伸出援手。
面对眼疾不能完全康复的患者,她倾心陪伴患者走过崎岖的诊疗过程。
......
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感情表达的个体,一名优秀的医者,正是具备了设身处地的同理心,才能在治病救人的同时,更多地去实践安慰帮助病人的情感性行为。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行为,一份份感动服务才呼之欲出,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闪闪亮点。
供稿: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