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巡礼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 通讯员 吴攸 文/图
桐庐县“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突出,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日办结。
一座古老而年轻的桐树美庐,一颗富春江上的耀眼明珠,一幅江南秘境的水墨画卷——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国最美县城的浙江桐庐。
桐庐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县城,最近荣膺“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榜首,自然山水、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等因素不可或缺,而法治构成群众满满幸福感的“筋骨”,更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根基。
“法治政府建设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构建法治桐庐的着力点,也是支撑点。”桐庐县委书记方毅说,近年来,全县上下不断深化完善法治桐庐建设系统工程,以努力打造守法最自觉、执法最严格、司法最公正、法治氛围最浓厚、老百姓法治获得感最强的“县域法治首善之区”为工作标杆,一体建设法治桐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已成为推动桐庐发展的重要动力、彰显城市品牌的重要标志。
2015年-2018年桐庐县连续四年被评为浙江省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2019年度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为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县奠定扎实基础。8月24日,桐庐县召开法治政府建设再出发动员会暨平安村社和法治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综合性示范县”创建工作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把法治建设工作引向更高水平,努力在打造县域法治首善之区上展现靓丽风采。
凝聚法治建设合力
炎炎夏日,桐庐县法治队伍履职能力系统提升班开班。这个提升班,针对民法典与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等与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内容开展授课。各政府部门法治分管领导、法制科长及工作人员、各司法所负责人、2019年新招录公务员等155人参加本次培训班。
像这样的法治培训课程,在桐庐已是常态化的“必修课”。近年来,桐庐县全面实施法治意识提升工程,紧盯“关键力量”“关键环节”“关键领域”,推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断提升。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桐庐县政府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持续7年坚持每一次政府常务会议会前30分钟学法,以会前学法推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已累计学法82次。
在关键少数的垂范下,桐庐率先推行县委县政府法律顾问和县委常委会学法制度,实施法治队伍、乡镇干部履职能力系统提升计划,组织不少于80个课时的系统法律知识更新轮训。
桐庐县县长齐力介绍说,桐庐注重顶层架构,制定实施加快推进依法治县的意见,构建党领导法治建设“一办四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法治政府责任制体系,率先实现县乡两级政府法治建设情况向本级人大报告、乡镇部门党委负责人向县委述法“两个全覆盖”。全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两年达到100%,近3年全县行政诉讼案件均在35件以内,成为近年来杭州地区行政诉讼案件最少的区县。
今年1月,桐庐举行基层党建、人才工作、法治建设述职评议会,这是该县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试点以来进行的首次大会集中述法。
会上,城南街道、桐君街道、市场监管局等15家单位的负责人分别围绕履行法治建设职责情况、党内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严格依法依规决策、深入推进依法执政等内容进行专题述法报告,深入剖析法治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推进法治建设目标和举措。
责任担当在肩,还需监督在旁。桐庐在浙江率先建立全面依法治县督察制度,探索党委巡察与法治督察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督察和巡察利剑作用,倒逼夯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
2019年以来,桐庐共开展2批法治督察,实现对14个乡镇(街道)、23个重点行政机关的督察全覆盖,并通过《督察建议书》形式,第一时间反馈法治建设相关问题11类126个,整改情况作年底法治考核依据,倒逼部门抓实法治建设工作。
“关键少数高度重视、改革与法治有效衔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为依法治县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们聚力打造‘新时代县域法治首善之区’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桐庐县司法局局长晏燕深有感触地说,高远目标的确立,推动甚至倒逼全县各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把工作聚焦到全面依法治县,推动全域法治建设,最终转化为人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获得感。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花最短的时间、跑最短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办最放心的企业。”不久前,阿尔法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项目开工仪式上,园区运营总监魏洪彬直为桐庐营商环境点赞。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2张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问题清单,是桐庐开展法律法规检视专项行动成果,也是持续优化县域营商制度体系的具体举措。
桐庐通过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平竞争审查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擅自设置不公平市场竞争条件、实施差别化待遇的文件进行审查研究论证,共清理存量文件843件,废止83件,修改4件,为营造市场公平竞争法治环境扫清障碍。
12月27日是桐庐的“企业家日”,设立这样的节日,不仅是表彰奖励优秀企业家,更是通过为涉企政策全流程提供法律咨询,强化法律审核,以关心关爱企业家“春风十二条”政策、企业复工复产法治保障“十条意见”,为企业提供坚实保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桐庐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一件事”标准化建设,完成企业群众办理“一件事”标准件1472件,实现1903个事项办理只需“跑一处”。
在“无证明县”创建工作中,桐庐县全面清理烦扰企业和群众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2019年,取消证明事项784个,“一证通办”实现率100%。
去年10月,桐庐挂牌成立全国首个县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立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形成“六位一体”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知识产权“一站受理、一网通办、一地咨询”,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式服务。在深化改革同时,桐庐还积极推广柔性执法、“首违不罚”,进一步优化税务、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执法方式,实施综合“最多查一次”,打造“互联网+监管”平台,给企业吃上“定心丸”。
法治成果普惠于民
“一支队伍管执法!”这看似一句简单的话,却精炼概括了当前桐庐县探索基层综合执法改革的成效。
去年6月,浙江首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分水镇正式挂牌成立,承接起来自县级各部门16个系统416项执法事项,有效解决“乡镇看得见、管不着”“九龙戏水、多头管理”的执法弊病。
过去,饭店占道经营要交给城管,饭店油烟污染得环保来管,饭店门口乱停车堵路则是交警负责……一家饭店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多部门多次上门,才能一一解决。如今,执法权进一步下放到基层,综合执法力量全部整合到位,推进一支队伍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
今年电影院复工后,为确保市民观影安全,分水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在影城开展公共卫生、消防安全、垃圾分类等内容的综合检查行动。
“以前执法单位检查,今天环保来,明天消防来……每个部门的要求还不完全一样,费时费力。”完成全面检查后,影城主管陈佩倩放心地说,“现在只要认准一个执法队,各项规范要求都清清楚楚。”
同是2019年6月,另一处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找个说法”的地方——桐庐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启用。中心整合政法、司法、信访等9个部门30余项职能,集法律援助、公证、复议、调解、仲裁、司法确认、纪检监察等争议解决路径为一体,配备办事服务大厅、矛盾纠纷案件受理流转平台、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
桐庐通过打造县级“智慧治理大联动”平台,依托县大调解中心、“无讼无访村(社区)”创建,建立“5+X”矛盾争议纠纷化解机制。所谓“5+X”,即由综治办牵头,公安、法院、信访、司法、纠纷发生地的相关部门等共同参与,重点针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案件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法律服务。
记者手记
法治政府建设是桐庐县全面依法治县的核心内容,该县前瞻谋划,统筹推进,开拓创新,率先建立完备的党委领导法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树立打造“县域法治首善之区”目标。
何谓“县域法治首善之区”?就是良法善治之区。良法,即符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规;善治,即优良的治理,是实现政通人和的最佳状态。桐庐正是紧盯这个目标,上下齐心协力,努力把县域法治建设的先行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积极打造法治建设的“最佳实践”,让群众及时享受到法治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