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长征胜利84周年,重温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

2020-10-23新闻16

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韶关南雄作为广东唯一一个纳入“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县区,蕴藏着许多红色印记。其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或许是距离南雄县城5公里的“瑶坑村”,这座普通小村,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的秘密驻地。

( “善美韶关”雕塑)

【内忧外患 寻找一线生机】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广州,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被迫迁至韶关。到了1939年初,国民党开始实施“溶共、防共、限共”的反动方针,同年8月,为保全党的组织,省委机关由韶关继续北迁,进驻离南雄县城只有5公里的瑶坑村。

(瑶坑村俯瞰)

当时,承庆乡乡长刘友聪和第六保(瑶坑)保长刘烈任都是中共地下党员,瑶坑村有党的支部,地下党在瑶坑办了夜校,组织了妇女会,宣传抗日救亡,群众觉悟较高,因此,瑶坑村是省委机关进驻的理想选择。

(瑶坑村教室)

(会议情景)

【星星之火 燃亮红色土地】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在瑶坑秘密驻扎期间,领导地下党和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斗争。省委书记张文彬、组织部长李大林,都先后在此开展工作。通过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县级干部培训班、发展党员和党组织等工作,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让抗日救亡的星星之火在这片土地上得以延续。

(瑶坑村)

(瑶坑村巷道)

1940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在南雄召开执委会议,总结了东江人民抗日武装东移海陆丰的教训,确定了广东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和前线,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省委机关驻瑶坑有一年多时间,后迁往始兴红围。中共广东省委机关瑶坑旧址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战胜强大敌人、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见证。

《广东印记》之“中共广东省委机关瑶坑旧址”,将带领大家走进这座平凡小村,感受先辈们的革命精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