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每到周末,湖北省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村宽敞干净的两车道村路上,自驾车辆明显增多。胡坪村桃花源饭庄老板李万华嘱咐老伴:“这两天客人多,菜要备足。”虽然忙碌,但李万华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路好了,不仅我们出行方便,还吸引了很多游客,乡亲们的收入也增加了。晚饭后,大家结伴在村路上散步,幸福感明显提高了。”李万华说。
在当地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努力之下,“四好农村路”为刘猴镇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如今,公路沿线发展起乡村旅游,昔日没有销路的土特产品成为抢手货,乡亲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交通红利、发展成果。”刘猴镇人大副主席郭俊说。
2017年的胡坪村通村路。 郭俊 摄
如今胡坪村平坦宽阔的公路。 本报记者 潘庆芳 摄
区域大循环镇域小循环
刘猴镇是湖北省扶贫开发重点镇,2016年有5个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57户3038人。宜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曾劲松告诉记者,近年来,刘猴镇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入手,投入资金8995万元,新(改)建村路89公里,打通区域大循环,构建镇域小循环,全镇公路总里程达到340公里。
“在建好公路的同时,刘猴镇完善相应配套工程,与周边环境、产业布局、交通路网紧密衔接,相互匹配、融为一体。”宜城市乡村道路管理所负责人何万线介绍,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通到畅,助力公路沿线乡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田园旅游业。
党畈村在公路沿线发展樱桃、猕猴桃等产业,成立合作社,引导村集体和25户贫困户加入。新垱村与湖北裕山菌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新建标准化袋料木耳基地,每年村集体分红5万元以上,带动32户贫困户致富。
“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刘猴镇推进产业融合,去年上榜‘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成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余家、精深加工企业12家,流转2.8万亩土地,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刘猴镇党委书记杨丽介绍,如今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务工,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全镇呈现出以路美村、以路兴产、以产拓路、路产融合、协调发展的格局。
出门有好路进城有车坐
沿着穿村而过的沥青路前行,错落的葡萄大棚、绵延的葛根种植田不时掠过。在胡坪村生态休闲农业园内,采摘葡萄的游客笑声不断。“我们一家经常到这里采摘,大人小孩都很开心。”带着儿子前来采摘的胡女士说。
正在搬运葡萄的胡坪村村民洪克明笑着说:“除了8亩田流转有固定收入外,在这里做事每天还有80元工资。现在出门有好路、进城有车坐、家里有存款,这应该就是小康生活吧。”
乡村,因路而变;产业,因路而兴。原先在沿海城市工作的尹为,带着妻儿回到家乡,注册了湖北葛百岁葛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标准化葛根种植基地,推行“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免费为农户提供土地、种苗和技术指导,打造种植加工产业链,去年产值5000余万元。
村民既可在种植基地务工,也可在生产车间就业,年均务工收入超2.6万元。59岁的吴昌财把家里的20多亩土地流转后,和妻子在家门口务工,成了新农民。“工资和土地流转金每年8万元,加上两个儿子的务工收入,全家人年纯收入20多万元。”吴昌财说。
“我们村10多公里的通村路,也是园区产业路。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帮我们解决了交通的大问题,我就尽自己的努力把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上,力所能及带动乡亲们致富。”尹为说,近年来,村民的钱袋子一点点鼓了起来。
宜城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黄章友说:“‘四好农村路’变成产业路、旅游路、脱贫路,村民们的幸福感与交通人的成就感,不断激励我们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