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王梦倩 记者 袁洋)芦山是“4·20”强烈地震震中,也是唯一极重灾县。近年来,芦山县围绕“三年完成重建、五年跨越发展、七年同步奔康”的目标,聚力发展振兴,专注优势转化,着力改善民生。
距离“4·20”芦山强烈地震已经七个年头,这七年,芦山县时刻牢记“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灾难阴影,开始美好新生活”“继续发力、更好发展”的使命,昼夜兼程、砥砺前行。
如今的芦山县,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群众在变富……迈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一幅幅振奋人心的脱贫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大棚
旧貌换新颜 重建脱贫互助互融
走进芦山县龙门镇,只见一幢幢小楼整齐排开、通村通组通户路条条宽阔、郁郁葱葱的果药基地一望无际、商户正忙着开门迎客,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栩栩展开……如果不是翻看老照片,谁会想到这是2013年遭受重创的地震震中。
龙门镇居民李连强、何雪飞夫妇经营的农家乐开业至今,产生的收益用夫妻俩的话总结:“远比打工强”,这样的生活是李连强以前很难想像的。曾经,李连强四处跑货运,妻子随着押车。震后,龙门乡规划古镇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李连强重建新房后,专程到成都学习烤鱼和烧烤制作,把家装修成农家乐。这样的生活,也令李连强充满希望。
三年重建,芦山不仅实现了“原地起立”,更实现了“发展起跳”,重建新路在芦山得到有力践行,为芦山整体跨越和同步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建与脱贫相统筹,依托重建带来的大机遇、大投入、大提升,着力增强群众“造血”功能,加快奔康进程。
种植中药材
据了解,芦山县坚持灾后重建、发展振兴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把贫困户精准补短提升融入恢复重建规划,围绕住房重建改善提升、产业就业扶持等8大“双攻坚”任务排兵布阵、挂图作战,有效覆盖全县11个贫困村,实现“造血式”扶贫。全覆盖式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实施扶贫项目330余个,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提升。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9627元。截至目前,全县11个省定贫困村稳步退出、1913户6227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灾区发展振兴 决胜全面小康
2017年以来,芦山县着力管好用好重建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紧紧围绕“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接力前行,全力交出一份发展振兴的满意答卷。
芦山县通过农业示范园和工业集中区“两个园区”带动,引进企业58家,园区实现产值50多亿元;建成总规模达14万亩,以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等为主的3个“万亩亿元”产业基地。
河心新村
同时,放大发挥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品牌效应,将其建成雅安北部区域性农产品深加工集散中心和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展示窗口;加快北部山区“茶药”、南部坝区“果蔬”和以玉溪河、西川河为纵深的“畜—禽—渔”特色养殖业等“三条亿元产值示范带”建设,重点打造“飞仙—县城—龙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线、“思延—清仁—龙门”农业观光体验产业线、“清仁—双石—龙门”地质奇观游+震中体验游产业线、“宝盛—太平—大川”茶药+康养产业线。
而围绕“2+3+1”工业体系,芦山县将坚持错位发展、突出优势、彰显特色,着力打造全省新材料示范基地和西部具有影响力的纺织基地,奋力建设50亿元产值的纺织产业基地、20亿元产值的新材料供应基地、10亿元产值的绿色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10亿元产值的乌木根雕及特色家具城、10亿元产值的电动汽车及配套生产基地和5亿元产值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网络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让工业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梁”。
白伙新村
在推进农旅融合上,芦山县通过灾后28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龙门古镇、汉姜古城、飞仙关以及大川河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成功创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形成“农旅结合、一三互动、三产共融”格局,全域旅游态势初步形成,“游新村·探溶洞·赏根雕”灾区体验游、“锦绣田园·畅游龙门”震中主题游等带来人气、汇聚商气、集聚财气。
继续发力 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芦山县龙门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产业就业带动是脱贫攻坚活血固本的根本举措,必须落实到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上。为此,芦山县依托驰阳养殖等扶贫企业,创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流转保底+务工收益+利润分红”利益分享模式,帮助群众通过流转土地、加盟种植、就近务工实现增收;依托钱记鸡业的规模实力、技术能力、营销渠道,创新“借鸡生蛋”产业扶持模式,通过“免费提供蛋鸡+保底价收购鸡蛋”帮助36户贫困群众发展蛋鸡养殖。
纺织车间
在湘邻纺织车间里,当流水线上有红灯闪烁时,是机器故障,需要机修人员马上进行处理。作为纺织车间机修工人的宴帮勇每天的工作就是时刻关注是否有红灯亮起并及时进行处理,以保障机器的有序运转。在另外一个车间内,宴帮勇的妻子李花负责两台自络机,麻利地清花、梳棉、并条……在这家厂里已经务工四年的她,让她对工作流程十分娴熟。
来自宝盛乡中坝村的宴帮勇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就业帮扶政策的支持下,宴帮勇和李花俩夫妻俩人走进了车间,一个成为机修工,一个是纺织工,两人月收入接近7000元,“包吃住、能挣钱”也是夫妻二人选择在本地就业的主要标准。
宴帮勇夫妇只是芦山县千千万万个脱贫奔小康家庭的缩影,在当地政府与政策的大力帮助下,他们抓住机会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面对困难和挑战,芦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继续发扬芦山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伟大精神,负重自强,埋头苦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定力,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放大重建效应,坚定“三个三”发展定位,不断壮大中药材、纺织、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加快建设灾区绿色发展振兴示范县、省级生态示范标杆性县、省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县,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推动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