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区开展“清竿行动”
雨城区
青衣江水清凭鱼跃
走雨城渔政新路子
雨城区各职能部门结合自身职能职责,多措并举在依法行政上下功夫,以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导,以强化执法监督为重点,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依法治水,依法护渔。特别是在渔政工作方面,走出了“雨城渔政”新路子。
今年4月,雨城区人民政府印发《雅安市雨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雨城区2020年禁渔工作的通告》,明确雨城区禁渔期、禁渔区范围,严厉打击电、毒、炸、网捕行为,依法将禁渔期和禁渔区游钓行为纳入专项整治行动中。同时,全区各河段入口、小区门口和重要路口都可见关于加强2020年全区禁渔管理工作的通知,并通过市级各大新闻媒体对渔业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法、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禁渔通告进行宣传,各镇、各街道通过小喇叭反复播报,确保宣传入脑入心,筑牢禁渔工作社会基础。
“接市民电话举报非法捕捞线索7条,接热心群众举报后救护、放生野生娃娃鱼4条25公斤。”雨城区委依法治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民积极热心参与,“禁渔”观念入脑入心。
为抓好源头治理,2019年,雨城区筹措资金205万元建设渔政在线监控系统,在青衣江城区段和周公河保护区部分河段增设21个红外线远程监测点位。目前,全区渔政监控点位达24个,青衣江城区河段基本实现全覆盖监控。
为真正实现肃清河道,雨城区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非法捕捞及非法游钓乱象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农业农村、公安、城管等部门,以及沿河各镇(街道办)协同配合,拧成一股绳,聚成一股力,开展“清竿行动”“清网行动”“清船行动”,守护雨城区的一江六河。
同时,制作专题节目,曝光典型案例,通过执法人员讲解,群众演绎,结尾普法,还原案情,以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的方式开展普法教育,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了良好的渔业资源养护和环保氛围,群众法治意识得到强化,护鱼、爱鱼意识大大提升。
为有效恢复青衣江渔业资源,完善鱼类种群结构,改善青衣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从2009年开始,雨城区坚持每年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截至目前,雨城区依托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向青衣江、周公河开展人工增殖放流“雅鱼”苗种100余万尾、大鲵苗种5000余尾。通过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在盘活水环境的同时,更改善了水中的生态环境,让青衣江鱼儿更多、江水更清。
本报记者 胡月
名山区新店司法所联合镇综治中心、新店派出所来到新店镇初级中学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
名山区
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走入群众心里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近期,名山区紧扣时代脉搏,将民法典学习宣传与服务群众日常活动有机结合,深入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努力营造全区学习宣传民法典的浓厚氛围。
名山区将民法典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内容,依托党委(党组)中心组、干部学习会、各种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全区各镇(街道)、各部门深入开展民法典专题集中学习,积极参与民法典网上知识竞赛答题活动。让民法典入脑入心,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活动80余次。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引导基层群众充分认识民法典重大意义,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助力法治新农村建设,名山区深入开展民法典进乡村、民法典法治讲座等活动,利用民法典宣传折页、法律读本、普法产品横幅标语等载体,充分依托法治广场和长廊、文化墙、窗口服务单位法治文化阵地,对群众关心的夫妻共债、遗嘱、土地承包经营、债务纠纷等热点话题,结合鲜活的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深入解读,不断掀起民法典社会公益宣传热潮。截至目前,名山区共开展民法典进乡村宣传活动12次,发放民法典宣传折页2000册,发放民法典读本1300册。
同时,为加大宣传面,扩大影响力,名山区及时转发主要媒体的重要稿件,依托世界茶源生态名山微信公众号、茶源名山APP、名山广播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推出专题节目,突出宣传民法典精神实质、基本原则及核心要义、营造强大宣传声势,进一步提升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效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入群众心里。
本报记者 胡月
天全县持续提升完善人民调解为民服务能力
天全县
构建和谐平安幸福“法治天全”
为群众撑起公平正义“蓝天”
2020年5月2日,天全县仁义镇村民罗某搭乘王某所驾超标电动车,与吴某所驾车辆在会车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两车受损及罗某受伤。经该县交警大队认定:王某和吴某负同等责任,受伤者罗某无责任;经司法鉴定,罗某被认定为10级伤残。
罗某通过设在村上的免费法律顾问电话,向天全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天全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案涉及被告较多、赔偿金额较大,当事人遭受身体和心理双重伤害;原告与部分被告系邻居或亲戚关系,事故前相处和睦等。因此,如何合理合法解决问题就成了关键。
为确保罗某不因车祸返贫,该县法律援助中心即刻指派法律工作者代理此案。至9月25日,经该县法院调解中心调解,案件得到解决。
这只是近年来,天全县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职能,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丰富载体,积极服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从全县设立覆盖县乡、镇、村(社区)的113个调委会,到在全县10个乡镇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受理、法律宣传服务,再到同时在村级公示法律顾问姓名、电话、单位,接受群众电话咨询服务,每一件、每一项,都与构建和谐平安“法治天全”相关,与为群众撑起公平正义“蓝天”相关。
有统计数据显示,矛盾纠纷方面,今年上半年该县共受理纠纷1659件,调解成功1595件,成功率达96.14%;受理一般纠纷47件,调解成功47件。法律援助方面,截至目前,今年该县已共办理法律援助案44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400人次,合计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148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85.5%。
天全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等为载体,着力深化依法治县实践,为天全县高质量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生态经济强县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孙振宇
芦山县召开部署会议
芦山县
突出“四个强化”
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
今年9月29日,全面依法治县(市、区)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动员部署会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包括芦山县在内的14个县(市、区)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24个省直部门(单位)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进行动员部署。为深入贯彻四川省全面依法治县(市、区)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芦山县高度重视,突出“四个强化”,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
强化思想认识,及时贯彻学习聚合力。9月29日下午,该县召开部署会议,及时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开展全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重大意义。同时,在县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全县贯彻落实意见,凝聚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示范试点工作共识,汇聚推进示范试点的强大合力。
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责任落实强保障。“切实加强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及其五个协调小组作用发挥,强化县委依法治县办实体化运行,配齐工作力量。”芦山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抽调精干人员建立综合指导组、文秘调研组、信息宣传组、工作保障组四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明确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形成“五个工作协调小组+四个工作专班”的示范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全县形成“主要领导带头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抓、各协调小组分头抓、各相关单位配合抓”的高位推进、齐抓共管的示范试点工作格局。
强化统筹部署,聚焦工作重点抓落实。该县高度重视示范试点工作,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委依法治县办主任先后3次组织召开研讨会,研究制定《芦山县省级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实施方案(讨论稿)》。同时,坚持自下而上的问题导向原则,要求各乡(镇、街道)、县级各部门迅速对照省上“两个导引”开展自查,研究制定《芦山县省级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工作台账》,探索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三张清单”,形成“清单制+责任制”的推进机制。
强化沟通协调,优化协同发力促推进。切实用好省上建立的“四个一”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推进模式,落实县司法局局长、县委依法治县办常务副主任作为“四个一”工作联系指导组联络员,负责向省上“四个一”工作联系指导组和市委依法治市办的请示汇报、沟通协调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机制。
芦山县将进一步完善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及时召开动员部署会,全力推动示范试点工作,为全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作出有益探索。
本报记者 郑雨莎
宝兴县法律宣传进机关党委
宝兴县
增强法律服务持续供给能力
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全力提升宝兴县依法治理水平,夯实社会法治基础,宝兴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于10月14日至15日,邀请多家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组成“同心·律师服务团”宝兴分团,结合“法律七进”在该县开展以法治宣传、法律培训、法律顾问咨询等为主的专项法律服务。
“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10月15日,宝兴县五龙乡战斗村,该县司法局和服务团法律工作者,共同结合农村地区常见易见多发矛盾问题,面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耐心解答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目的明确,让更多农村群众学会通过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做新时代的“法律明白人”。
相似场景,也出现在宝兴县企业、学校和机关单位。
法律进机关。开展宝兴县机关单位民法典专题讲座,从民法典重大意义、主要内容,以及涉及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等多个方面,对民法典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法律进企业。在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开展民法典专题讲座,紧密结合广大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宣讲民法典实施对企业良性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依法经营、管理、维权的能力和水平。
法律进学校。在宝兴中学开展依法治校、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主题讲座,援引近年来青少年违法案例,以案例再现方式讲解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对易引发青少年犯罪不良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教育学生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宝兴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目的是通过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推进“法治宝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宝兴党委、政府学习和有效实施法律。通过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培养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可的法律专业人才,增强法律服务持续供给能力。
“下一步,宝兴县还将继续以法治宣传、法律培训、法律顾问咨询等为主要内容,持续开展专项法律服务,在更好营造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良好氛围的同时,促进宝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孙振宇
荥经县对“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考核
荥经县
全面督查 确保“七五”普法规划落实到位
为“八五”普法做好准备
今年是“七五”普法的收官验收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检验“七五”普法工作成效,推动荥经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再上台阶,近日,由荥经县四大班子负责人带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抽调部分业务骨干组成的四个督查考核组,对该县12个乡(镇、街道)、44个部门单位的“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考核。
督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全县“七五”普法工作进行督查考核。重点考核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普法重点内容的学习宣传情况,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情况,“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法治创建情况,以及普法方式、措施的实践创新和实际效果等。
对于“七五”普法期间宣传活动多、内容更新快、收集资料全、重视程度高、群众反映好的部门、乡镇,督查组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即将开启的“八五”普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在普法设施完善、制度健全、人员配备、形式创新、阵地建设、典型推广等方面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优势,突出宣传重点、改进工作方法,逐步形成受众面广、覆盖率高,理论与实践契合,普法与执法精准对接的立体化、多领域宣传格局。对极少部分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较弱、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单位,督查组通过座谈交流,激励他们立足本职、认清形势、制定措施、积极整改,确保将“七五”普法规划落实到位,并为下一步的“八五”普法做好准备。
通过对该县“七五”普法终期督查,全面、真实、客观地检验了该县“七五”普法以来的工作成效,为迎接全省终期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通过查缺补漏确保该县“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顺利完成。发现了典型,了解了基层群众的普法需求,掌握了全县普法工作特点及亮点,为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推动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再上台阶。
此次督查工作,该县各类机关、单位、学校、基层群众组织等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充分彰显了普法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 郑雨莎
汉源县开展“脱贫攻坚 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汉源县
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助力脱贫攻坚
10月16日,在全国第7个“扶贫日”暨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汉源县组织了以“消费扶贫 你我同行”为主题的2020年全国扶贫日主题活动暨汉源县特色农产品消费扶贫推介会,促消费、助脱贫。为了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助力脱贫攻坚,汉源县司法局组织律师、普法志愿者等走进推介会现场,开展“脱贫攻坚·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中,工作人员紧紧围绕与困难群众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赡养扶养、金融诈骗等法律知识和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开展宣传,并鼓励脱贫群众要增强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好日子只会越来越好。活动中共发放普法读物500余本,宣传资料2000余份,普法购物袋500余个,解答群众法律咨询50余次。
本次活动不仅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更提升了农村干部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法治意识,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营造法治汉源的良好氛围,司法行政机关将紧抓法律服务对象,紧紧抓住基层群众这个“重点对象”,将民法典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纳入法治宣传活动中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优化法律服务队伍,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参与到法律服务活动中,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宣传教育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进程中,切实享受到更多的法治成果。创新法律服务形式,结合“互联网+”,开辟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对有特殊困难的受援对象在办理业务时给予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李梦璇 本报记者 吴丹
石棉县开展“脱贫攻坚 法治同行”主题宣传活动
石棉县
探索“五个一”工作模式
助力基层依法治理与脱贫攻坚
长久以来,依法治贫工作一直面临着贫困村群众大多法律意识淡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缺少有效的法治保障等问题。为了加强贫困村法治建设,提升群众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016年,石棉县委依法治县办、县脱贫办、县委组织部、县司法局牵头开展法治扶贫“五个一”工作,全面深化法治保障,将基层依法治理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帮助贫困村群众筑牢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对打破脱贫奔康路上的法治枷锁,支持和保障贫困村经济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合石棉贫困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等实际情况,石棉县将“帮助聘请一位法律顾问”“帮助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帮助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帮助贫困村群众掌握一套维权方法”“帮助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作为“五个一”工作法内容,以各帮扶部门为连接点,将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司法助理员、派出所民警、乡村组干部以及贫困村的贫困群众有效结合,形成由上至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内外相融的法治扶贫网络。
在此期间,除了通过开展“法律七进”等常规活动推进普法教育,还创新开展了“互联网+法治扶贫”行动,不仅节约了贫困村群众寻求法律帮助的成本,践行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法律服务理念,同时也增加了贫困村群众的法律知识储备,强化了群众的法治意识。
“以活动为载体,在工作实施期间,我们还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同样,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并将法治扶贫与村党建‘磁铁工程’和‘三官一律’下基层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动政法力量参与法治扶贫工作。”石棉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村党建“磁铁工程”成功进入2017年度四川依法治理案例评选,其有效做法被中国网、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四川经济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深度报道,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向心力。
据介绍,石棉县探索的法治扶贫“五个一”工作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落地性,对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引导贫困地区群众遇到问题时理性维权,助力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李敏 郑家骥
本报记者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