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去鸭兰看望表妹,正逢她家烘青豆。
烘青豆由她那经验丰富的婆婆和两位邻居大婶在做,我们帮不上忙,只能当吃客。其时,青豆已烘好一部分了,热乎乎的,我们当零食嚼着吃。当然,也可用其下酒。但它最好的吃法,是做烘豆茶。
烘豆茶是江浙地区的一种民间茶品,通常由烘青豆、绿茶、紫苏籽、盐渍橘皮、胡萝卜干等组成。喝过不同人家的烘豆茶后,我发现他们的原料不尽相同,有用芝麻不用紫苏籽的,有用笋干而不用胡萝卜干的……但,都有烘青豆和绿茶,这两者,不可或缺。
烘豆茶的茶汤是咸的,料是香的,冲几次汤后料恰好泡软,可以嚼嚼吃掉。
农闲时,邻居们聚在一起吃着茶,话话桑麻聊聊闲话,当地人称之为打茶会。年节里客人来,他们也常用烘豆茶来招待。
我第一次遇烘豆茶,就是在小马家。那时,小马和表妹的恋爱有段时间了,姑姑让我做近地代表,前去拜访。一进门,便见茶几上搁着几盏烘豆茶,热腾腾的。坐下近观,但见茶水里沉浮着绿茶,芝麻……下面挤拥着一些青豆,还有些许细“橘皮”,但表妹说,那并不是橘皮,小马家屋侧种了棵树,树上结出的果子和橘子类似,但不能吃,是清苦的,他们家专门用以泡茶喝。具体是什么,小马说他也想不起来了。想必,它有着一个比较独特的江南小名吧,不在口边,在岁月泛黄的书页里,得去翻……
看似简单的一碗茶,其实凝聚着主人家的很多功夫。
十月,在豆粒饱满还未开始变硬前要迅速将其割下,迅速剥出,然后淖水、烘制。烘制要四五个小时,每隔二三十分钟翻动一次,以免糊掉。当地人把烘青豆叫做“战豆”,言外之意,这项工作是紧张繁忙的。过了时节,豆的品质就变了,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做很多。所以,每年的国庆小长假,是余杭人的忙碌季。尤其在良渚、仁和这些地方,你会经常看到一些剥豆的场景。
青豆,可谓毛豆的青春时代。烘青豆,其实就是用炭火将毛豆年轻时的容颜和体香一起定格,然后,再让它绽放在平常岁月中那些闲散美好的瞬间。
我老家人也爱毛豆,但这种爱和江南之爱大不同。他们舍不得在毛豆未成熟时吃它,一定要等它变黄,变硬,自己从荚里蹦出来,这才收进粮袋,日后换做家用的钱食。
有人说,外地人是吃不惯烘青豆的,前口鲜咸,接下来就是涩甜,一股怪味。可是,我却对烘青豆有着十足的迷恋。冬天里写字,喝腻了咖啡,我就喜欢沏一碗烘豆茶,又暖又垫饥。表妹的婆婆知道我喜欢,每次都会送我一罐烘青豆。
烘青豆历史悠久,据说早在南宋时期就在京城临安的茶馆里流行了。一种食物,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说明它是有力量,有好处的。小马有位太婆,即他奶奶的母亲,九十二岁了,牙口还很好,鸡鸭鱼虾几乎什么都能吃。吃罢饭,便坐到一边,沏一杯烘豆茶,一小口一小口地,呷着喝……
在余杭,你若看到有人给你准备了一盏烘豆茶,一定要明白,这其实是他们最朴素、最真诚的心意。烘青豆之味,其实就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江南味儿,在尘世的浮华下,隐秘地传递着江南人的温暖与真诚。(桑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