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特色种养殖让农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0-10-22新闻14

沿着宿邳路(S省道250)行车25.4公里,就到了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闫南村。村部对面,是张淼精心打造的“台优(两岸)生态循环农创园”。走进园中,螃蟹养殖场波光粼粼,向远处眺望,金色的晚稻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村民收获螃蟹

“这里种植的优质粳稻‘身价’可高了,加工出来的大米网上销售每公斤19.8元,精品包装每公斤23.6元,价格是一般大米的好几倍。”张淼展示农创园生产的“贡米”,自豪地说,在2019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江苏省作物协会、江苏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举办的第三届“杨巷”杯江苏省好大米品鉴推介会上,他这里生产的大米夺得“江苏省好大米金奖”。

张淼展示“贡米”

“闫南村过去‘很难’,经济落后,老百姓常年靠稻、麦轮作为生,村级集体经济是负数,2013年戴上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如今的闫南村大变样了,2018年全面脱贫,村级集体经济有了积累,仅靠土地流转盈余及公共空间治理,村里去年就收入20多万元。村民们都富裕了,过上了小康生活。”在皂河镇政府工作的孙德久今年56岁,他曾两度在闫南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他说,闫南村近年来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是因为有了“能人”张淼。

张淼出生于1980年,家住闫南村12组。1998年技校毕业后,学电工的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在滨河街做农资生意。由于他诚信经营,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2013年,经过民选,他当选为闫南村村委会副主任,后来,又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村民种植水果小黄瓜

张淼上任后,一个“烫手山芋”摆在了他的面前。一位东北老板通过招商引资来到闫南村,流转村里7个村民小组共360亩土地,其中拿出200亩土地建起一个蓝莓种植基地。后来,栽植的蓝莓陆续死亡,老板连第一年的土地流转金都没支付完,就卷铺盖走人了。“我负责农业工作,蓝莓基地抛荒后,我很着急,这么多土地长满了杂草,村民拿不到土地流转金,经济损失谁来承担?”张淼说,鉴于那位东北老板违约,村里成功维权,村民未受损失。

村民们虽然拿到了第一年的土地流转金,眼看着杂草丛生的流转土地,都拿不出好主意。面对这样的烂摊子,没有人牵头来收拾。到了2015年,张淼在大家忧心忡忡的时候站了出来,他满怀信心地把这360亩抛荒地承租下来,村民们的土地流转金,按照每亩流转竞标价格910元的标准,由他按照承租年限逐年支付。已经抛荒了的土地被张淼拾起经营,当地村民也松了一口气。就是这片曾经的抛荒地,被张淼建成了“台优(两岸)生态循环农创园”,注册了“宿迁市台优生态循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他的公司还被市湖滨新区表彰为“优秀企业”。

村里的农创园

张淼的成功秘诀,就是善打特色种养殖这张“牌”。“农民仅靠稻、麦轮作是无法摆脱贫困的,我的目标就是依靠这片土地,做好特色种养殖的致富文章。”那么,张淼所说的特色种养殖,究竟“特”在哪?张淼的回答是:“依靠土地资源,搞好优质水稻种植,以优质品种创造大效益;依靠水产资源,搞好特色养殖,以河蟹、套养龙虾,赚来大把钞票;利用零散土地,进行立体种养殖,养鸡鸭鹅,种水果小黄瓜、时令蔬果,丰富人们的‘菜篮子’。”这就是闫南人正在走的“优质大米+水产+特色种养植”三位一体的特色之路。

家禽养殖

据了解,闫南村人口2766人、650户,全村共有土地5000亩,已流转3000亩,其中2000亩用于水产养殖,1000亩种植优质大米,剩余土地用于生态稻虾套养、钢架大棚种植、散养家禽以及栽植“映霜红”桃树等。为了让村民能够学习到现代农业科学种养技术,实现共同致富,张淼经常组织村民到他的农场学习,把经验介绍给大家。还组织本村留守人员学习电脑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组织无法外出务工人员到农场参与有偿务工,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务工问题。“我的农创园用工就达40余人,男工每天工资100元,女工每天工资70元,长期工每月3500元。”

张淼说,下一步,他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做好生态农产品开发和生产工作,继续做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大文章,带动当地农民把日子越过越红火。(记者 徐其崇 见习记者 颜靖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