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美的麻岭下生态示范村引来游客观光休闲 南轩 摄
对于创新型小微企业和初创型企业来说,融资难、融资贵是它们从“幼苗”长成“大树”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难题之一。如何发挥知识产权商标的“引擎”作用?如何催化创新科技从“纸上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通过深化绿色金融改革,给绿色产业与生态经济“输血”,让“知本”变为“资本”,让“智产”撬动“资产”,探索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生态资产、生态产品转化成创业资本、资金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之路。
纸上成果换来真金白银
一声声从地面传出的鸡鸣与时不时从空中传来的鸟啼此起彼伏,一个个铁丝网间隔的鸡圈与一株株果实累累的蜜橘纵横交错……站在里塔镇水南村一座小山坡的坡顶,看着一派郁郁郁葱葱的绿色,想到隐于其间的上万羽乌鸡,南城建樟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卓焕满心欢喜,一扫几个月前的万般愁绪。
“那是最艰难的时候,由于缺乏资金,种鸡的喂养难以为继,仔鸡的孵化繁育也没法进行。”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资金缺口压得黄卓焕几乎喘不过气来。
一筹莫展之际,黄卓焕想到了自己持有的注册商标“武山凤”。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当地一家商业银行,提出能不能对“武山凤”品牌商标进行委托评估,之后向银行出质担保。没想到,经过多番调查取证及专业资产评估,银行最终确定“武山凤”系列商标专用权无形资产评估值为916万元。很快,首批400万元的质押贷款送到了黄卓焕手中。
一纸创新成果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资金,黄卓焕因此成为南城县第一例以知识产权商标形成授信并成功质押贷款的案例。这背后,是当地致力推动以“知本”撬动资本,以“智产”换来资金,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的努力和决心。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难点在于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评估的高风险性,因此很多中小企业不懂贷、不会贷,银行也不敢贷、不愿贷。对此,南城多措并举,对企业质押融资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统计具有可质押专利的企业,并对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宣传,“一对一”精准帮扶;引进专业服务机构,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等措施,及时协助企业解决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遇到的困难,在企业和银行之间扮演好“牵线搭桥”的角色。
知识产权质押只是该县鼓励金融机构先行先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南城多家银行探索推出“绿易贷”“林农快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着力破解融资难题,实现了金融信贷“产品大众化+服务精准化”。全县各金融机构纷纷发挥特色优势,做强绿色产业资金“蓄水池”,出台强化电子渠道服务保障、建立银行账户“绿色通道”、落实费用减免政策等针对性奖补措施,为绿色产业发展助力。截至目前,全县共整合筹措5.2亿元绿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和5.37亿元校具产业“订单贷款”,支持和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蔬菜水果种植、生态养殖、教育装备等绿色产业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在经营的同时,意识到知识产权原来可以变成真金白银,从而更加重视自身的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黄卓焕对下一步的发展信心满怀。
专利技术注入创新动力
如果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解决了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那么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则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了内生动力。
在南城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基地,一个个被铁丝网分隔的大小不等的“小屋子”随处可见,“屋子”里饲养着形态各异的乌鸡。“我们引进了多个品种的乌鸡进行对比实验,并成功繁育出了抗病力极强的纯种南城乌鸡,如今的纯种南城乌鸡已经发展出了三十多个家系。”合作社负责人之一的周琴毕业于南昌大学,她参与的科研团队专门致力于南城乌鸡提纯,经过多年的钻研,成功研发出了以南城乌鸡为原材料的药食两用产品——南城乌鸡膏。
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南城县进一步完善成果转化机制,鼓励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组合形式持有股权的方式,有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成功率,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好用好有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扶持培育和引进聚集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和科技成果运营机构,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所高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模式。大力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有效拓宽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盘活知识产权资产,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记者从新近出台的《南城县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中看到,当地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的,每件一次性奖励企业3万元;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授权的,每件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2000元和1000元。同时,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推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专利产业化,对创建企业给予资金奖励或项目支持等扶持帮助,让知识产权从“有”到“用”。仅2019年度,该县共有60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证书,发明专利授权12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22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24件。
“南城乌鸡膏是我们将普通养殖产业向深加工发展的方向,预计每羽乌鸡的纯利润能达到1000元。那时不仅合作社能够有一个飞跃的发展,参与入股的12户贫困户也能得到更高的收入和分红。”周琴的眼里充满憧憬。
“地标”产品推动绿色发展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这是南城当地人对麻姑仙枣引以为豪的表述,也是当地将“知本”变为资本、通过提升“智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成效。
据《南城县志》记载,该县的沙洲镇黄狮、临坊等村均为大枣老产区,其栽培枣类的历史有近千年。由于品质好、营养价值高,麻姑仙枣深受消费者欢迎。2012年,随着南城县麻姑仙枣成功注册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一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已然成为南城农民的又一致富产业。
麻姑仙枣并不是南城唯一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6年,当地通过《加快南城县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工作的意见》,依托该县特有的自然、人文因素资源,挖掘该县可申报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筹备成立南城县中药业协会、南城县土特产品协会,引进专业知识产权公司代理商标申报,对地理商标申报的全环节予以指导。截至目前,“南城麻姑酒”“南城淮山”已获核准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南城洪门鳙鱼”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也正在复审之中。其中“南城麻姑酒”的生产、销售商共2000多户,产值达6000万元。
“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申报条件很严格,对于农副产品的产地、品种、种植方式和历史人文等都有特殊性的要求。”南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广告股负责人郑小彬告诉记者,一旦这些产品拥有了地理标志商标,就相当于在市场上拥有了“金字招牌”,可以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也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
凭借生态产品优势,南城大力发展生态适宜性产业,绿色动力愈发强劲,持续释放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聚合效应,探索出一条越来越清晰的多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以智换资,点绿成金。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范萍 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