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他们勇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先行者!

2020-10-22新闻31

智能车间内,

众多挥舞着“手臂”的机器人

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一台机器人将待施工部件搬运到焊接位置,

两台机器人在空中转动臂轴,

伸展到焊接点进行焊接,

四溅的焊花十分炫目

……

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惠阳区平潭镇的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呈现着一片忙碌有序的景象。

据悉,原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于2019年更名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为中建科工华南大区制造基地。“陆总作为两位深圳代表之一,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我们备受鼓舞!”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蔡良浩说,陆建新从一名普通的测量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中建科工华南大区总工程师,建设了一座座经典地标,不断刷新一项项纪录,激励着大家坚定践行“铁骨仁心,钢构未来”的理念。当前,中建钢构正在打造5G+互联网示范园区,为当地打造智能制造高地贡献力量。

陆建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新华社发

陆建新荣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1982年10月,刚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的陆建新,在湖北收到工友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深圳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要盖50层的中国第一高楼。

38年扎根奋斗在建筑一线,辗转国内外8个城市工作,参与施工44项工程,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多米。陆建新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亲身参与创造了深圳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深圳地王大厦“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速度新纪录,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他矢志不渝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逐渐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

●中建钢构智能制造领域再发力●

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在惠阳扎根10多年,从中国最高的超高层钢结构大楼,到创造世界最快施工纪录的两座大厦;从全球最高的钢结构大楼到华南地区最高建筑,该公司均参与建设。

中建钢构广东有限公司二期办公楼获国家绿色建筑设计三星标识认证。惠州日报记者 刘建威

在该公司智能制造生产线上,可以看到搬运机器人、切割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智能作业方式。据悉,该公司建成国内首条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智能制造生产线,形成了以智能下料、无人化下料、机器人焊接、卧式组焊矫、全自动钻锯锁、智能仓储物流、信息化网络集成为核心的关键制造技术,为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方向。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深圳京基100、

深圳会展中心、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央视新大楼、阿布扎比国际机场以及巴新学校

……

国内外一些重大建筑项目,

都有中建钢构的一份努力。

值得关注的是,中建钢构的“智能生产线”在今年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建钢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紧急重组员工,智能制造生产线也马力全开,中途紧急追加200支底座构件生产要求,以及1.6万件引弧板三角铁,原本5天的工期,生产团队通过智能生产线将工期缩短为10小时,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20天完成深圳版小汤山应急医院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建钢构的搬运机器人。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张德修摄

事实上,近年来中建钢构积极响应国家大力推动建筑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倡导,加大转型升级力度,通过“科技+资本”双轮驱动,形成了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慢行交通设施、智慧车库为代表的三大“钢结构+”新产品,实现了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双提升。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广东省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名单中,中建钢构被认定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可优先享受国家、省、市相关支持政策,并推荐申报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中建钢构的机器人装焊中心。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张德修摄

在新时代的号角声中,中建钢构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提前布局,勇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先行者。该公司二期项目获得2017年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立项,获评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广东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实现了公司在钢结构智能制造领域的引领,助力公司打造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产业集团。未来,中建钢构将增强发展智能制造的紧迫性,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努力打造全国钢结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同时加快推进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为城市立美,为湾区筑新

中建钢构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奉献新作为,建功新时代!

来源素材:惠州发布

#粤港#钢结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