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让身体疲惫不堪。
生病、饥饿、劳累、困倦......习惯了“硬扛”,殊不知身体机能已经退化,急需保养。
【人到中年的七个退化】
1.眼前漂浮物增多
中年过后,由于眼底和视网膜等开始出现物理性衰退,眼前可能出现圆点和曲线等漂浮物(飞蚊症)。
而且在45~55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发病率会翻倍,所以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2.疼痛敏感度降低
50岁后,许多人对疼痛敏感度开始下降,更能忍受疼痛,即便脚底磨起泡,也察觉不到。
3.味觉日益迟钝
研究发现,50多岁时,舌头上的味蕾(味觉细胞)开始减少。对咸味和甜味敏感度降低,因而做菜时会放更多盐和糖。
所以,烹调时一定要控制调味品的用量,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刷牙、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定期看牙医,防止牙周病。
4.对浓烈气味不再敏感
鼻子神经末梢会拦截气味,并将相关信息传送至大脑进行处理。
随着时间推移,中老年人的这些“传感器”受到磨损,即使暴露于强烈的化学烟雾、香水等环境中,嗅觉也远不如年轻时敏感。
5.看东西需要调亮灯光
中年后,眼睛晶状体变硬、控制能力减弱,瞳孔宽度受限。
6.听力下降
调查显示,约1/5中年人听不清耳语。对方只有提高嗓门,中年人的听觉系统才会受到刺激,并向大脑发送声音信号。
一些人不得不佩戴助听器,或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恢复听力。
7.走路更容易绊倒
50岁后,由于听力下降,身体平衡能力随之变差。一旦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身体更容易失去平衡,走路更容易摔跤。
【人有八个“养生窝”】
1、按有眼窝,安神缓头痛
眼窝处有睛明、攒竹、四白、承泣、丝竹空等诸多穴位,通过按摩可减低眼压,缓解眼部疲劳,提高眼部机能。还能镇静安神、改善头痛、延缓眼周皮肤衰老。
轻闭双目,用食指与中指指腹分别顺时针与逆时针缓慢旋转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应穴位处轻按压约1分钟,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2、按颈窝,缓解咽部不适
颈窝位于喉结下方、胸骨上凹陷处。这里是天突穴所在,为任脉穴位,位于颈结喉下四寸,胸骨上窝正中,具有宽膈和胃、降逆调气的作用。
刺激颈窝可改善咽喉不适、咳嗽气喘、恶心呃逆等症状。
可用拇指或食指按压颈窝,并向内下方缓慢均匀用力,或画圈按揉,同时作吞咽动作,约一分钟左右,自觉局部酸重感及憋闷感为止。
3、揉腋窝,宽胸宁神
腋窝其顶端动脉搏动处为极泉穴。针灸或按摩该穴,有宽胸宁神的功效,对防治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
将四指并拢置于腋窝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每10圈交换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也可按压,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用拇指指肚按极泉穴,反复揉压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一般需要3~5分钟。
4、拍打肘窝,清热通络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当血液中代谢产物过多时,血液黏稠度增加,经脉气血易滞留在肘关节,经络不通,引起心火肺热亢盛,会出现咽喉肿痛、咳嗽痰黄、心烦失眠等证。
按摩肘窝的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清热祛湿,安神利咽。
将四指并拢,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地连续拍打左右两边数次,拍打时要注意节奏。也可轻轻按揉局部穴位,以感觉肘部微微发热、酸胀为宜。
5、捋按腰窝调气血
腰窝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两侧分布夹脊穴和背俞穴。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背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受到历代养生按摩的推崇。
常按摩腰窝可协调经络气血,调和脏腑。按摩腰窝以沿着脊柱走向从上至下捋按为宜。
6、搓擦腘窝,缓解腰背痛
腘窝就是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正中穴位为委中穴。中医针灸推拿中讲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疗腰背酸痛、下肢关节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
把手掌搓热,来回搓擦两侧腘窝,间断按压穴位,也是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不但可缓解腰背下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还可加强人体的护卫作用,增强免疫力。
7、推搓脚窝精力旺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脚窝里藏着人体保健要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8、脐窝要有医生指导
除了以上7个养生窝,人体还有一个关键的窝——脐窝,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为神阙穴所在。
该穴有保健作用,但此处和诸经百脉相通,内连五脏六腑、脑及胞宫,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健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养生窝力度不可过强,久病身体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重拍打刺激,皮肤有损伤或腹部有急性炎症、恶性肿瘤的人慎用或忌用。
也可配合药物局部敷贴,如菊花水煎液温敷眼窝,以缓解眼部不适。